青光眼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有原发性、继发性、混合性、先天性之分,临床上常见的是原发性青光眼中的闭角性青光眼,为双侧性疾患,但可不同时发病,4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1%-2%。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1.虹视:是指病人发病时,看灯光会有一个彩虹样的光圈绕在灯光周围。外圈红色,内圈绿色或紫蓝色。这是由于眼压增高后,眼内液体循环障碍引起角膜水肿,产生折光改变所致。眼压恢复正常时,虹视就消失。但虹视并非青光眼的特有症状,晶状体混浊或结膜部有分泌物时也可发生,只是色调不如典型的虹彩那样鲜明。也不像青光眼的虹视具有发作性,同时也不伴有头痛等青光眼症状。2.头痛:头痛往往是青光眼病人的首发症状。但不同于一般性的头痛可用镇静、去痛药缓解。因为青光眼性的头痛是由于眼压升高压迫眼球组织而产生的只有在眼压下降后才可减轻或消除。青光眼头痛往往还伴有眼眶、鼻根胀痛,单眼的头痛还可表现为剧烈的偏头痛。3.恶心呕吐:胃肠道疾病引起的恶心呕吐也是很常见的,但还常伴有腹痛或大便次数改变等症状,用止呕、止痛药物后多可缓解,这是可以鉴别的。而青光眼病发作时的恶心呕吐只有在眼压下降时才会减轻或消除。有时呕吐后眼压反可下降,出现一时性好转,但眼压仍高,虹视、头痛也都还存在。
同时,在这里提醒大家:经常生气也会引发青光眼!多愁善感、脾气暴躁、多疑偏执的女性更易患病,也被称为青光眼性格。
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青光眼的发病与患者的眼部结构、年龄、性别、遗传、屈光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并随时受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导致急性发病。
1.解剖因素:前房浅、眼轴短、晶体厚、角膜直径短,导致前房角狭窄,房水排出障碍,眼压升高,青光眼形成。
2.年龄和性别:开角型青光眼多发育30岁左右,无明显性别差异;闭角型青光眼45岁以上患者占青光眼病人68.2-76.8%,女性多于男性。
3.遗传因素:青光眼属多基因遗传性病变,有家族史者的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的6倍,占整个发病人数的13-47%,患者亲属发病率为3.5-16%。
4.屈光因素:屈光不正患者(近视、远视、老花)发病率较高,近视有1/3伴有或发展为开角型青光眼,远视多闭角型青光眼。
5.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嗜酒、起居无常、饮食不规律、喜怒无常、习惯性便秘等危险因素。
6.眼部及全身病变:如眼外伤、糖尿病等。
7.用药不当:如不合理使用扩瞳剂。
如何预防青光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2.饮食、起居要规律,注重劳逸结合,每日要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
3.适量体育锻炼,衣领不宜过紧,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
4.饮食清淡,戒烟,限酒。
5.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长时间阅读书报和关灯玩手机,看电视时要有弱光灯照明。
6.慎重用药,注意避免季节变换时的冷热刺激。
7.定期做眼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