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镜档案
PERSONALFILES
周老师
大学日语、市场营销学教师
30年
左眼:近视度+度散光
右眼:近视度+度散光
ICL晶体植入术
双眼1.2
关于周老师
周老师是一个资深的70后大学老师,大学毕业后于合肥一家高等院校当老师,当时主要授课经济学、市场营销。后因为表现优秀,被学校举荐获得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经过半年日语培训后,与丈夫一起远赴日本留学,于年学成回国,后十几年来一直在原大学单位当日语老师。
01
不爱戴框架眼镜戴隐形眼镜已有20多年
初二的时候,周老师开始近视了,配了人生中第一副眼镜,那时候只有度左右。除了学习之外,她还喜欢打羽毛球、乒乓球,也因运动弄坏了好几副眼镜,浪费钱不说,还挨了父母不少骂。“最让我对眼镜无奈的是一次羽毛球比赛……当时是晴天,当我抬头举起手准备接球的时候镜片早已被头顶的强光反射,眼前一阵炫光啥也看不清,更别说球了……最后我输掉了比赛,当时生气的真想把眼镜一脚剁碎!除了这个原因,戴框架眼镜还经常压迫鼻梁,让人很不舒服。记得那一次学校夏季运动会,我一边跑步,鼻梁上的眼镜夹杂着汗水不停的往下掉,我后半程基本上都在扶眼镜摸鼻梁,结果又输掉了比赛~当时真的是哭笑不得,有苦说不出。可当时年龄小又不能配戴隐形眼镜,于是这个夹杂在厌恶但又出于需要不得不戴眼镜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这就是我与眼镜曾经相爱相杀的故事。”周老师回忆道。高中毕业上大学后,想到之前戴框架眼镜的种种不便,周老师果断的选择配戴隐形眼镜。大学毕业后,周老师在合肥一家高等院校当市场营销老师,工作期间一直佩戴隐形眼镜,这一戴就是20多年,度数也上涨到现在的0多度。02
想到老了需要戴两副眼镜不如现在就摘镜初次萌生摘镜想法要回溯到十几年前,年周老师与丈夫一起到日本留学学成回国。回来后,看到许多近视的朋友和同事都摘掉了眼镜,一番追问之下才知道他们都做了激光手术。(当时还没有半飞秒、全飞秒手术)
“自己当时也很动心,但是我这个人比较谨慎,特别是在眼睛上做手术(俗称在眼睛上动刀)我有点不放心,慢慢的摘镜的想法就搁置了。‘’采访中,周老师说道。
据周老师自述,这一次决定摘镜真的是一次偶然的机遇,或者说是一次“电梯奇缘”。
“1月初,在下班回家的电梯里,看到了沃瑞眼科(看近视,到沃瑞)的宣传片,屏幕上付玲玲院长给人很亲近的感觉。后来每天上下班都看到沃瑞眼科的信息,不知不觉就把电话号码存在了手机里,但是没有拨打。
那几天晚上睡前总是有意识没意识的想起戴眼镜纠结与不便,心底搁置已久的摘镜想法好像重新被点燃。
大概过了几天,单位一名80后老师做了摘镜手术,医院做的,她说叫ICL手术,之后就把手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