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青光眼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16家A股和新三板股票短评
TUhjnbcbe - 2021/6/2 14:38:00

?沃尔核材主要做热缩材料,能起到绝缘、密封、防腐、防潮和接续等作用,在电工、电力、通信、石油、建筑、家电、*工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公司的热缩材料制品按用途划分为三大类:

电力行业:电缆附件、线路金具、环氧绝缘制品、绝缘防护制品等,如输供电线路里各种电缆接头和终端头,绝缘接续防护用热缩套管、热缩型母排保护套。其占电网投资的1.3%左右,其市场容量受当年电网投资总额决定,具有一定波动性。目前电力类热缩材料主要用于35KV及以下的中低压电缆配件,而高压电缆配件主要以预制式、冷缩材料为主。中低压电缆配件在电缆配件的占比为40%左右。

电子行业:热缩套管、标识管、双壁管、母排管,如燃气灶热水器的的燃气管保护用柔软热缩管、汽车油管保护专用纹路管、电池电容专用无卤阻燃聚烯烃热缩套管等。

电线:高速通信线、汽车工业线、工业机器人线等。

另外,公司还有新能源产品:充电枪、连接器等,风力发电场等业务。

可见,公司业务较为杂乱,相互直接协同性不高。

目前在热缩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主要以母料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醋酸乙烯)为基材,LDPE/CPE分别作为改性剂,另加入适当的添加剂。母料配制是热缩产品从基础原材料到产品之间的中间环节,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能否在环保、绝缘、阻燃、抗腐蚀等物理性能和电性能方面同时达到标准。热缩材料的母料占总成本的50%以上。母料EVA的价格与石油价格的联动性较大,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EVA的价格也将跟随上涨。主要原材料EVA价格的上涨导致行业综合毛利率有所下滑。

热缩材料行业多家企业中,主要生产厂商包括:美国瑞侃Raychem(全球最大)、长园集团(SH:,国内规模最大)、沃尔核材、日本住友、诺德股份(SH:)(中科英华)、深圳宏商、广东凯恒、东莞全泰、江苏达胜、苏州华能、四川久远等。

热缩行业市场缩容量相对狭小,成长空间不大;设备专用性强,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竞争格局逐渐向好。沃尔核材也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自动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了各项成本费用,目前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在不断提升。ROE也明显得到提升。

不过,公司应收账款很高,有息负债高:19.2亿,利息支出高,还有较高的商誉:7.6亿,因此财务风险较高。

沃尔核材虽然年利润增速高,但是营收增速很低,利润增加主要靠成本降低得来,难以具有持续性。考虑到其未来成长空间狭小,财务风险较高,当前市盈率(TTM):16.35,市净率:2.47,谈不上低估值。

?科美诊断产品为基于光激化学发光法的LiCA系列诊断试剂和基于酶促化学发光法的CC系列诊断试剂及仪器,主要应用于传染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甲肝、戊肝等)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甲状腺激素、生殖内分泌激素、心肌标志物及炎症等的检测。

年,我国化学发光市场规模约亿,近5年复合增速约为25%。化学发光常见应用领域有传染病、肿瘤标志物、生殖内分泌激素、心脏标志物、甲状腺等项目的检测,其中传染病检测占40%市场份额,肿瘤标志物检测市场25%的比例。

-年,国产化学发光企业收入快速增长,其医院空白市场装机量提高。医院也实现了部分装机,但竞争力有限,实际的试剂消耗量远远低于外资水平。-年,医院继续渗医院实现低速机的普及外,国医院收入占比将稳步提高。化学发光行业整体增速未来5年处于10%-22%区间,年国产化学发光市场规模有望达亿,-年复合增速高达30%。

因此,公司处于一个高成长的好赛道。

国内化学发光竞争对手:罗氏34.5%,雅培18.4%,贝克曼17.3%,西门子5.8%,新产业3.6%,安图生物3.2%,迈瑞医疗2.4%,迈克生物1.4%,另外还有亚辉龙(SH:)等。可见,大部分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而国内企业的产品性能也逐渐开始追赶上国外企业,因此进口替代是大趋势。

化学发光要求专门的仪器对应专门的试剂,并且对测试精度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壁垒高,化学发光企业的盈利模式可总结为“以仪器销售带动试剂销售,以试剂销售促进仪器销售",试剂和仪器相辅相成。

科美诊断的LiCA系列诊断试剂配套的主要仪器由嘉兴凯实独家供应,是外购而非自产,存在供应商依赖,有一定的风险。

在封闭系统下,由于用户须搭配原厂商特定试剂才能完成检验,因此,企业装机量的数量决定未来试剂使用量的大小。从装机量来看,新产业的化学发光仪年装机量达台,在国内化学发光企业中占据领先位置。从机型上看,新产业年推出MaglumiX8,测试速度、最大样本数量、试剂位等明显提升,可媲美国际化学发光仪。

年,国内化学发光仪器装机量市场份额为:罗氏22.2%,雅培和西门子等:22.2%,新产业15.1%,台设备;迈瑞医疗11.1%,安图生物9.1%,台;迈克生物6%,台;热景生物台;科美诊断,台。

显然,科美诊断的规模远不如国外企业,和国内龙头新产业、安图生物差距也较大。相较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公司装机数量和终端覆盖用户数量相对较少,但客户质量较高,单机产出较高,仅次于安图生物。不在仪器的各项技术指标上,和新产业差距也并不大。

不管在业绩成长性,还是毛利率净利率和ROE这些运营指标上,科美诊断都远低于新产业。显示出行业内企业强者恒强的态势。

因此,科美诊断在化学发光国产替代行业高速成长的大背景下,短期内也有望保持不错的业绩增长;但是其竞争力是明显不如新产业、安图生物的。长期能否维持成长,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过去1年,钢银电商暴露出几个问题:

1、增长放缓,市场竞争激烈

2、平台某些用户钢贸商暴雷,公司风控有一些问题

3、应收账款追回难,现金流差,还需要不断大额投入

4、主营业务盈利艰难,需要靠类金融业务才能实现盈利

不过钢银的交易量依然保持较高增长,长期来看,依然具有前景,但是过程可能会较曲折。

不过,我认为这些问题还不是钢银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独立性。之前没太重视这方面。现在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关键。比如,如果钢银不是上市公司子公司,那么精选层终止后,依然可以选择港股、美股等其他资本市场。但是,由于其现在的身份,只能继续呆在新三板创新层,对于其资本运作是不太有利的。根据母公司钢联的业绩目前来看,短期内钢银也很难达到分拆上市的标准。

?九典制药产品有原料药(7.63%)、药用辅料(6.83%)、药品制剂(81.25%)。

核心收入药品制剂均为仿制药,有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奥硝唑片及分散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及胶囊、地红霉素肠溶片等。

由于公司采取“制剂-原料药-药用辅料一体化”发展策略,因此具有成本优势,规模相对于信立泰、乐普医药等又小很多,集采对于具有价格优势、渠道劣势的公司来说,总体偏正面,所以仿制药这块相对乐观,有望获取一定增长。

其中,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为公司独家剂型,主要用于骨性关节炎、肌肉疼痛以及创伤引起的肿胀、疼痛等骨骼肌肉疾病,短期内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难以被其他公司仿制。

年洛索洛芬纳贴剂/贴膏剂纳入新版全国医保,但取消了医保报销限制。年公司核心产品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收入超4亿元,占制剂板块收入为50%,销售量呈逐季提升态势。洛索洛芬纳凝胶膏处于快速放量阶段。此外,公司还有多个透皮给药剂型药物正处于不同阶段。氟比洛芬凝胶膏已经申报生产,吲哚美辛凝胶贴膏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酮洛芬巴布膏处于审评审评之中,后续还有PDX-02、PDX-03、PDX-04等多个改良型抗炎药、镇痛药处于在研阶段。凭借着丰富的产品线,公司在透皮给药领域有望占据龙头地位。

据测算,我国凝胶贴膏剂市场潜力超亿元,存10倍以上成长空间。医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非甾体抗炎药物透皮给药剂型销售额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速高达41%,其中,凝胶剂型占主导地位。

目前,凝胶贴膏剂竞争对手有泰德制药57.61%,三笠制药14.74%,尼普洛11.21%,九典制药5.37%,其他还有武汉兵兵、第一三共、SK化学、常州四药、日本久光制药。

北京泰德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一日贴两次,价格是10.56/贴;九典制药的洛索洛芬纳贴膏剂每日只需贴1次,价格是26.38/贴。可见,九典制药产品具有使用方便的优势。

公司的产品在年推出,短短三年就占据了5%左右的市场,成长迅速。可见公司的在产品和营销方面都做的不错。所以,短期内公司靠着首仿独家的特色药业绩有望保持不错的增长;但是毕竟公司全部药品都是仿制药,没有创新药管线,以后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长期发展存在重大隐忧。

?京山轻机最开始做纸制品包装机械,然后进入光伏设备、3C设备领域,目前以光伏设备为主要收入来源。

公司商业模式不佳:应收账款高,产品周转时间长,自己要大量垫款,贷款高,经营现金流差,自由现金流长期为负。

光伏设备主要是组件自动化设备,不属于光伏生产中的核心生产设备,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因而公司毛利率(20.05%)和净利率(1.06%)很低,ROE非常低,仅为2.63%。

上市23年,累计分红4亿,募资19.9亿,典型的股市吸血*。

因此,这类公司没什么长期投资价值,仅在光伏景气周期具有阶段性的机会。

?中航沈飞(SH)是中航工业集团旗下唯一一家歼击机上市公司,产品有歼11、歼16、舰载机歼15,还有在研隐身战机FC31等。

歼-15是我国目前唯一舰载机,弹射型是重要增量。首艘国产航母能够搭载36架歼-15战斗机,是“辽宁舰”的1.5倍。伴随未来国产航母舰载机不断需求,歼-15弹射的需求同比预计将较好提升。

歼-16是空*新一代主战机型,是我空*跨代发展,优化结构的主力机型,需求空间大。

在研隐身四代机“鹘鹰”FC-31沈飞独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隐形战机,或可接替J-15成为下一代航母隐身舰载机。

公司产品具有一定垄断性,存货、预收款等指标显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

不过,公司关联交易较高:预计年向关联方采购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发生关联交易金额.63亿元。

?碳检测在国检集团中的业务占比很少,目前公司总部有50-60人的碳业务团队,10家左右子公司能够开展碳相关业务,营业收入万元。

碳检测现在还处于发展初期,谁是龙头是无法确定的。只能说国检集团布局较早,而且参股了碳登、中碳所这两个碳交易所,碳中和的概念很强。作为概念股,现在碳中和是无法贡献多少实质性业绩的,所以短期炒上去了之后,自然跌回来。后续要业绩兑现,才能持续上涨。

此外,华测检测(012)也很早就有布局,相关碳检测的资质也很齐全。年10月28日,华测检测(012)子公司华测认证与英国碳信托标准公司carbontruststandard

1
查看完整版本: 16家A股和新三板股票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