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CO2激光深层巩膜切除术(CO2Laser-AssistedSclerectomySurgery,CLASS)是近些年引入我国的新型抗青光眼术式。该手术方式风险小、并发症少、眼压控制平稳,为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医院的岳向东教授作为国内较早开展CLASS术式的专家,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该手术的优势和宝贵的临床拓展经验。
综合比较,CLASS术式脱颖而出青光眼的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药物、激光和手术。激光治疗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何种手术,手术时间短、手术效果好、术中出血少、远期疗效好是基本的要求。1医院准备引进新型青光眼手术设备时,岳向东教授和团队成员考察了很多新型手术方式,像°小梁扩张切除术、小梁消融术、CLASS术式等。经过反复比较和专家讨论后最终敲定可实施CLASS术式的IOPtiMate?激光手术系统。从年10月份正式引进IOPtiMate?激光手术系统开始,医院成为我国最早开展CLASS医院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实施了近例手术。接受CLASS术式的患者包括视野损伤较重的开角型青光眼、青光眼晚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等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统的小梁切除术需要进入眼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较多,而且很多并发症的处理较为棘手。而CLASS术式通过激光板层切削巩膜,手术不进入眼内,对眼球完整性损伤较少,术后并发症极少,而且术后视力恢复较快。与其他抗青光眼手术相比,CLASS术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手术安全性高。与传统手术方式不同,CLASS术式不损伤眼球前房组织,不仅安全性好,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而且术后患者视力没有明显波动。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后视力可能会下降,而且眼压偏低,对晶状体影响较大,会加速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第二,术中出血少。CLASS术式由于切削精准,很少损伤周边血管,且激光本身具有一定的凝血功效,所以术中很少合并出血。第三,术后恢复快。CLASS术式由于对眼球前房刺激小,所以术后视力恢复时间短,眼压一般都能控制在14mmHg左右,降眼压效果非常好。岳向东教授总结,从技术方面CLASS术式可以精确控制激光切削能量,手术安全性相对较高,对于疑难患者和高危患者该手术的成功机会较高。
医者仁心,新技术提供安全保障岳向东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临床工作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例CLASS术式病例。第一例是位80多岁的老年女性患者,一直在岳向东教授门诊就诊,但是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能定时定量使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病情进展导致杯盘比发展到接近1.0,已经出现视神经萎缩,并且合并严重的白内障,视力降低至0.04,无法配合视野检查。这种情况下行白内障手术合并传统抗青光眼手术风险极高,岳向东教授经过慎重考虑后为该患者实施了白内障+CLASS术式联合手术,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到0.3,患者非常满意。岳向东教授指出,对于这种复杂的晚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如果贸然实施白内障+小梁切除术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术后极有可能丧失视力。但是在IOPtiMate?激光手术系统的辅助下,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很好地挽救患者的视力。第二位是个4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开角型青光眼病史10年。双眼曾反复接受过7次抗青光眼手术,包括曾在北京接受过2次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最后都失败了。目前右眼无光感,左眼视力仅存0.3,双眼视野几乎丧失。最后,患者再次找到岳向东教授,经过慎重的考虑和综合的分析,岳向东教授选择了CLASS术式,手术之后患者眼压控制基本稳定,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术后效果。通常来说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后需要按摩3~6个月,CLASS术式不需要按摩,患者未询问医师自行按摩出现了前房出血的症状,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后出血吸收稳定后出院。岳向东教授在这位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上也考虑过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引流阀植入术,但如果术中或术后眼压下降的幅度较大,患者视野可能完全消失,仅有的0.3中央区视力也可能受损,甚至出现全盲。这两种方案的手术刺激和损伤都比较大,术后出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的风险较高。从医师的职业道德和手术的安全性出发,最终选择了CLASS术式,虽然作为术者承担了极大的风险,但能给患者带来好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高兴。开拓创新,探索CLASS术式新应用方向青光眼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CLASS术式从国外引进我国时主要的适应证是开角型青光眼,手术禁忌证是不能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炎症反复发作导致的开角型青光眼。随着手术的开展和经验的总结,岳向东教授团队不断尝试拓展CLASS术式的新应用方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接受白内障摘除+CLASS术式后都能获得非常好的术后效果,而且手术的安全性也很高,甚至并发症比开角型青光眼行单独CLASS术式更少。岳向东教授团队已经实施了多例白内障摘除+CLASS术式联合手术,术后只有两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脉络膜脱离并发症,经过处理后很快恢复正常。随着CLASS术式在临床上被日益广泛地接受和应用,凭借其安全、长效、精准的特性,该手术的应用方向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需要眼科同仁在日常工作中继续探索,不断开发新的思路,为青光眼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点击图片即可直接查看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