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研究结果表明弱视是双眼异常相互作用或形觉剥夺所引起的,儿童早期筛查可以预防弱视,对已经产生弱视者可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弱视形成的具体原因
●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是弱视的病因之一,在婴幼儿期,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度数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能引起弱视,这类弱视被称为屈光不正性弱视。
●斜视
在视觉发育期内,斜视也是弱视发病的常见病因之一。此类患者通常为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最常见的是内斜视),或者曾经患过斜视。由于单眼斜视导致出现复视,大脑会关闭斜视眼的视觉信号,导致该斜视眼出现弱视。
●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也是弱视的病因之一,在视觉发育期内,双眼屈光参差的度数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只眼的视网膜上物像相对清晰,另一只眼的视网膜上物像模糊,大脑难以融像时会关闭模糊眼的视觉信号,导致该模糊眼出现弱视。
●形觉剥夺
形觉剥夺的旧称是废用性弱视,在婴幼儿期,先天性或后天发病较早的屈光间质混浊或瞳孔被遮挡所引起的视觉发育异常被称为剥夺性弱视。例如先天性高密度的白内障,角膜混浊以及视轴周围的屈光间质混浊,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完全遮挡瞳孔,未经矫正的无晶状体眼等都是弱视发病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物像或根本不能形成物像,导致外侧膝状体和视皮质等部位的神经元发育异常,造成形觉剥夺性弱视。
●眼球震颤
先天性眼球震颤可致婴幼儿视觉环境异常,使视觉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可能形成弱视。在注视目标的时候,眼球震颤患者视网膜上的物像快速摆动,不能形成稳定的物像刺激,这也是弱视产生的原因。
弱视的诊断标准
●在诊断弱视的时候,矫正视力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但是并非唯一的指标。弱视除了矫正视力低下之外,通常有伴随弱视的发病原因(比如斜视)以及其它危险因素。只有发现弱视发病的相关原因,把矫正视力和病因结合起来,才能做出弱视的诊断。弱视的诊断是一个排除性诊断,所以对视网膜和视路结构的检查非常重要。
●弱视诊断的视力标准:最佳矫正视力≤0.8,或两只眼的视力相差两行或两行以上。学龄前儿童处于视觉发育期,视力发育尚未达到成人的水平,属于正常的发育状态。各年龄组正常视力参考值:岁≥0.5,4~5岁≥0.6,6~7岁≥0.7,7岁以上≥0.8。只有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范围,或者双眼视力之差≥2行者,才能被诊断为弱视。
鉴别诊断
●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指的是脉络膜毛细血管-玻璃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变性,这类患者的近视度数往往很高,最佳矫正视力低下,有家族史,而且随年龄的增长,眼轴不断延长,近视程度快速加深,按弱视治疗无效,最佳矫正视力也可能逐渐降低。有的患者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视力仍然不能恢复正常,这些患者的*斑部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
●轻度视神经萎缩——无论是先天性视神经发育异常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视神经萎缩,都是视力减退最常见的病因。仅仅依靠眼底所见,即视盘颜色,诊断其为视神经萎缩可能存在困难。如果患者存在弱视发病的危险因素,比如中高度远视、散光等,也应该考虑是否同时伴有弱视。
●其他眼病伴有弱视——有的患者视力低下,同时存在其他眼病,比如,先天性青光眼发生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当患者单眼或双眼眼压升高的时候,角膜发生混浊(相当于存在形觉剥夺),经过治疗眼压控制到正常后,患者可能已经形成了弱视。但在后续治疗中,只要患者年龄在敏感期内,按照弱视进行规范和及时的治疗,视力可能得到部分恢复,不能恢复的部分视力可能是青光眼造成的。
做好眼视光,优医佳来帮!
江苏优医佳视光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
联系人:李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