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在中国的研究要追溯到二三十年前。当时受检测设备的制约检测结果误差比较大、精准度低,系统误差常导致检查结果常有偏差。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随着眼底视网膜图像技术及各种OCT成像技术、全自动全血生化分析仪、视网膜血氧分析仪,精密的血液粘度分析系统,新型的视觉电生理分析系统等,可以对血管、血流量等方面进行精细客观精准地检测,令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重回青光眼临床。对开角青光眼,尤其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除了目标眼压要达标外,还要重视神经保护与与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治疗,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青光眼手术方式的发展趋势
今年青光眼大会的另一个热点问题就是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衍变。讨论的焦点在青光眼的微创手术治疗。有临床资料表明,进展期及晚期的老年患者,目标眼压应该控制在12mmHg左右。这是青光眼治疗中的重大转变,将会改变青光眼医生治疗理念及治疗效果的观察判断。
青光眼微创手术作为本次大会的热点问题,反映了目前国际青光眼学界对青光眼手术的共识。青光眼的手术有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继续保留和改进传统青光眼手术,小梁切除手术依然是青光眼治疗的经典术式,但是要重视抗代谢制剂的应用、调整缝线、切口制作、术后观测等。从而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成功率;第二个趋势是青光眼微创手术(MIGS)。主要是通过微创技术把微型支架植入到房角及小梁网等眼内组织中,以期重建房水循环的生理通道,属于无滤过泡手术。众所周知,青光眼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滤过泡瘢痕化,而青光眼微创手术理论上避免了滤过泡瘢痕化、渗漏低眼压,有可能恢复房水正常循环途径。这也是该类手术改进的方向之一。但该类青光眼微创手术一定要考虑“个体化治疗”,它并不是适合所有的青光眼患者,例如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等疾病该类手术并不一定适合。
青光眼“个体化治疗”一直是青光眼领域的热点之一,例如眼压监测强调“个体化的眼压监测”,即青光眼患者“24h眼压监测”。另外一个热点是基础研究必须向临床研究过渡,并自创“translationalglau
今年的香港世界青光眼大会呈现“创新、转化、简化、共享“。给我们的启迪是: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并且能做到的。希望我们中国青光眼医生加油。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