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光眼,是一类RGCs和视神经轴突进展性损害且不可逆转的疾病,组织学上可表现为神经纤维层缺失、病灶边缘变薄,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视力丧失、视野缺损。在WOC会议上,来自多伦多大学的青光眼专家NeeruGupta教授介绍了一种青光眼治疗的新靶点,从眼部淋巴引流的角度探索青光眼治疗的新方向。
背景导读
青光眼临床诊断标准包括眼压监测、视盘和视野检查,大量研究证明,以降低眼内压为目的的青光眼治疗可减缓青光眼所造成的损伤。目前青光眼治疗大致进入了模式化,即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选择抗VEGF治疗、闭角型青光眼选择虹膜周切术、合并白内障者则选择青白联合手术。此外,已有大量滴眼液投入临床使用,其共同作用机制为通过减少泪液生成和/或改善房水引流辅助维持低眼压以保护视野并降低视力损伤。眼部“淋巴循环”的探索之旅
众所周知,房水蛋白1%位于前房,74%位于睫状体。房水透明性的维持与淋巴循环息息相关。淋巴循环可促进液体排出、代谢产物运输并保护免疫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眼睛并不含淋巴管。毛细淋巴管是一端封闭的盲端管道,具有开口于管内的单向活瓣,也可称为“阀门”。组织液与毛细淋巴管间的压力差促使组织液进入淋巴毛细血管,阀门只允许组织液流入而不能倒流,随后淋巴液逐级流动,途经淋巴结汇入淋巴血管,进而进入右淋巴导管和左侧胸导管,最终淋巴液进入静脉循环。但是,眼部存在第三条途径-葡萄膜淋巴途径,这也是此次发言的重点和亮点。年有学者首次提出并证明了葡萄膜淋巴途径,年有研究建立了测量眼部淋巴排出模型,之后随着研究深入探索房水动力学与青光眼的相关性。年研究发现淋巴因子-9可作为新型治疗靶点,并于年研发出可测量眼部淋巴流动影像的红外成像技术,这均为振奋人心的研究。小结
眼内淋巴流出途径或许对房水动力学和青光眼的发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对免疫系统的维护、肿瘤扩散的研究和药物输送也具有重要意义。专家简介
NeeruGupta教授
ICO副主席
多伦多大学青光眼主任,眼视光学主任,实验室与病理学主任
多伦多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生物医学研究中心青光眼研究项目主席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