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中许多存在精神心理问题,《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版)》是在版专家共识基础上的更新,旨在提高心血管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帮助心血管医生提高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基本处理能力。关于心血管科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新版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心血管病患者治疗焦虑抑郁状态的一线用药(1)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SSRIs是当今治疗焦虑、抑郁的一线用药,一般2周以上起效,研究认为该类药物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对安全。适应证:各种类型和各种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包括焦虑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惊恐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禁忌证:对SSRIs类过敏者。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氯米帕明、色氨酸联用。用法:SSRIs类药物镇静作用较轻,可白天服用;若患者出现困倦、乏力可晚上服用。为减轻胃肠道刺激,通常餐后服药。建议心血管病患者从最低剂量的半量开始,老年体弱者从1/4量开始,每5~7天缓慢加量至最低有效剂量(表1)。(2)苯二氮?类(BDZ):用于焦虑症和失眠的治疗。特点是抗焦虑作用起效快。按半衰期,大致可分为半衰期长和短两类。常用的长半衰期药物有地西泮、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常用的短半衰期药物有劳拉西泮、阿普唑仑、咪达唑仑、奥沙西泮等。长半衰期的药物更适合用于伴有失眠的情况,睡眠时用药,由于老年患者代谢慢,第2天上午往往也有抗焦虑效果,但应注意其肌松作用,老年人要防止跌倒、体位性低血压,重症患者注意呼吸抑制。由于有一定成瘾性,现在临床一般作为抗焦虑初期的辅助用药,较少单独使用控制慢性焦虑。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即使是短半衰期药物,出现病理性成瘾(剂量不断增加)也很少见。?注意事项: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慎用,易引起呼吸抑制,导致呼吸困难。长期使用会产生药物依赖,突然停药可引起戒断反应。建议连续应用不超过4周,逐渐减量停药。唑吡坦和佐匹克隆是在BDZ基础上开发的新型助眠药物,肌松作用和成瘾性相对较轻。特点是对入睡困难效果好,晨起没有宿醉反应。但相应缺乏改善中段失眠的作用,也不能改善早醒。没有抗焦虑作用。部分老年患者用唑吡坦后,可能出现入睡前幻觉(视幻觉为主)。(3)复合制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该药是复合制剂,含有神经松弛剂(每片含氟哌噻吨10mg)和抗抑郁剂(每片含美利曲辛10mg),其中美利曲辛含量为单用剂量的1/10~1/5,降低了药物副作用,并协同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特性。适应证:轻中度焦虑抑郁、神经衰弱、心因性抑郁、抑郁性神经官能症、隐匿性抑郁、心身疾病伴焦虑和情感淡漠、更年期抑郁、嗜酒及药瘾者的焦躁不安及抑郁。禁忌证:心肌梗死急性期、循环衰竭、房室传导阻滞、未经治疗的闭角性青光眼、急性酒精或巴比妥类药物及阿片中*。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服。用法:成人通常每天2片,早晨及中午各1片;严重病例早晨剂量可加至2片。老年患者:早晨服1片即可。维持量:通常每天1片,早晨口服。对失眠或严重不安的病例,建议在急性期加服镇静剂。老人或此前未接受过精神科治疗的患者,有时半片也能达到效果。心血管病患者治疗焦虑抑郁状态的二线用药?5-HT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SARI)的代表药物曲唑酮:主要用于有轻中度抑郁或焦虑合并失眠的患者,该类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建议夜间使用。?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SNRIs)的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及NE和特异性5-HT受体拮抗剂(NaSSA)的代表药物米氮平:这两类药物抗焦虑抑郁效果较好,但SNRIs类药物有升高血压风险,NaSSA类药物有促进食欲、增加体重和糖代谢紊乱风险,临床使用时应咨询精神科意见,并加强监测。?多巴胺和NE再摄取抑制剂(NDRI/NARI)的代表药物丁螺环酮、坦度螺酮:主要作用为抗焦虑,可用于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的患者。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因副作用多,药物相互作用复杂,目前已不建议用于心血管病患者。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有躯体化症状、惊恐发作、中度以上焦虑抑郁患者,应在认知行为治疗基础上,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