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青光眼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用药常识不可不知
TUhjnbcbe - 2020/12/27 1:58:00

v

目录

一、用药常识不可不知............................................................5

1一药为何有多种名称?........................................................6

2有些药为什么要“首剂加倍”?........................................7

3哪些药物不宜嚼碎或掰开?................................................8

4你了解用药依从性吗?........................................................9

5服药也需讲姿势吗?.........................................................11

6用水服药喝多喝少有讲究吗?.........................................12

7用什么水服药有讲究吗?.................................................13

8药是治病的,还会添病吗?.............................................14

9自我药疗为何要有“六项注意”?................................16

10就医时该向医生提供哪些情况?..................................18

11抗菌药就是消炎药吗?...................................................19

12如何识别药品广告?.......................................................20

1

13不同剂型的药物用法上有什么不同?..........................21

14中药煎煮有哪些讲究?...................................................22

15服用中药时间也有讲究吗?..........................................25

16如何正确使用创可贴?...................................................26

二、正确用药确保疗效........................................................29

17如果漏服了药物应该怎么补?......................................30

18哪些药在服用时不能骤停?..........................................31

19复方甘草片可以长期服用吗?......................................32

20哪些人不宜服用阿司匹林?..........................................34

21如何自我监测血压?.......................................................35

22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就可停药吗?..................................37

23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吗?...................................................38

24服药血压正常了,就不用控制饮食和饮酒了吗?.....38

25胰岛素制剂如何保管?...................................................40

26打胰岛素为什么“打一针换一个地儿”?.................40

27打胰岛素就不能口服降糖药了吗?..............................41

2

28调脂药有哪些?...............................................................42

29药物降脂有哪些误区?...................................................43

30你知道老年人用药的“十要十忌”吗?......................44

31孕妈妈用药有哪些讲究?...............................................49

32孕妈妈该怎么补叶酸、维生素?..................................50

33小孩生病该如何用药?...................................................51

34婴幼儿接种疫苗应注意哪些问题?..............................52

三、用药事大勿入误区........................................................55

35说明书罗列的不良反应多就不是好药吗?.................56

36为什么说保健食品不是药?..........................................57

37多吃几种药病就好得快吗?..........................................58

38非处方药没有不良反应吗?..........................................59

39中药都是安全无*的吗?...............................................60

40感冒就吃抗生素,这样做对吗?..................................61

41输液时可自行调节滴速吗?..........................................62

42贫血就是缺铁吗?...........................................................63

3

43定期输液“洗血管”真的有用吗?..............................64

四、家庭储药安全第一........................................................66

44家里应储备哪些药品?...................................................67

45滴眼剂如何保存?...........................................................68

46药品过了有效期还能用吗?..........................................69

47如何处理过期药品?.......................................................70

48你知道药品也会变质失效吗?......................................71

49不开处方能买到药吗?...................................................73

50买药如何防“李*”?...................................................74

4

一、用药常识不可不知

5

1一药为何有多种名称?

目前在市面流通的药品往往有多个名称,给患者选购药品带来诸多不便。在药品使用说明书项下一般都列出了药品的通用名称、商品名称、英文名称和汉语拼音,在有关的药物手册上还列出了药品的别名。对药品的这些名称,患者在用药前首先要明白其概念,以免糊涂用药。

(1)通用名称

即国际非专利名称,指在全世界都可通用的名称。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等。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按照《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组织制定的中文法定名称,是同一种成分或相同配方组成的药品在中国境内的通用名称。一种药物只有一个通用名称。因此,凡上市流通的药品的标签、说明书或包装上必须要用通用名称。

(2)商品名称

许多生产厂家或企业为了树立自己产品的形象和品牌,除了报批了通用名称之外,往往给自己的产品再注册一个商品名称,以示区别其他企业的产品。一般在商品名称的右上角加注R,说明这个商品名称已被注册,其他厂商不得再使用。同一种药品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往往注册不同的商品名称,药品宣传大多使用商品名称。在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弄清药品的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

6

药品,尽管商品名称不一样,但其通用名称是一样的。只要通用名称相同就属同一种药品,不可同时服用,否则会重复用药,后果严重。

(3)别名

由于一定历史原因造成某药曾在一段时间使用过一个名称,后又统一改为现今的通用名称,那个曾使用一段时间、人们已习惯的名称即称为别名。例如雷米封为异烟肼的别名,扑热息痛为对乙酰氨基酚的别名等。

2有些药为什么要“首剂加倍”?

患者首次用药剂量为维持量的两倍,这就是所谓的“首剂加倍”。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是否所有的药物都可以这样服用呢?其实,任何药物都要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足够的药效。研究表明,口服药物一般在反复给药3~5个半衰期后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即临床通常所需要的药物浓度,通常对一些需在短时间内达到有效浓度的药物就可采取这种给药方式。许多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首剂加倍,如磺胺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的阿奇霉素、四环素类药物中的美满霉素、治疗厌氧菌感染的替硝唑等均需采用“首剂加倍”的给药方式,目的就是在病菌繁殖初期,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达到有效值,起到杀菌、抑菌作用。

7

如果首剂不加倍,不能迅速达到有效浓度,会给病菌的快速繁殖留下时间,延误疾病治疗。例如复方新诺明半衰期为11小时,每天服用2次,首次剂量加倍,11小时后血药浓度趋于稳定,可有效杀灭病原菌。而首剂不加倍,则需36个小时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病菌可能在这几个小时内迅速繁殖,耽误了疾病的治疗。因此,每日两次,首剂加倍是复方新诺明的最佳给药方案。

此外,有些药物在服用时首剂是否需要加倍还和治疗疾病的种类有关,如替硝唑在治疗腹腔感染、牙周感染等各种厌氧菌感染性疾病时,通常需首剂加倍,但在治疗阴道滴虫病等原虫感染性疾病时则无需首剂加倍。可见,服药前一定要阅读药物说明书有关的用法用量,以了解所服药物是否需要首剂加倍。此外,大部分抗生素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服用抗生素时,首次服用的剂量应请医生根据病情及患者的体质状况来决定,不可擅自加大剂量。

3哪些药物不宜嚼碎或掰开?

有些口服剂型,嚼碎或掰开后服用,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还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中*,例如:

(1)对口腔或胃黏膜有较强刺激的药物

8

如助消化药胰酶,口服时应整片吞服,不得嚼碎,以免药粉残留在口腔内,导致严重的口腔溃疡;又如,缓泻药比沙可啶,为避免对胃黏膜较强烈的刺激,应整片吞服,且服药前2小时不宜服用抗酸药、乳汁、牛奶或进食。

(2)肠溶制剂

如红霉素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胶囊等,应整个吞服。这些药物的外边均有肠溶衣保护,在胃液中2小时不会发生崩解或溶解,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药物性质及临床的需要,如: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提高部分药品在小肠中的吸收率和利用度;掩盖药品的不良臭味;避免部分药品在胃酸作用下分解失效。若嚼碎后服用,将会失去上述作用。

(3)缓释、控释制剂

生产这类剂型是为了控制和延缓药物的释放,满足临床的需要,在制剂工艺方面具有特殊的渗透膜、骨架、渗透泵、储库、传递孔道等结构。若嚼碎或掰开后服用,上述的特殊结构被破坏,便无控制或延缓药物释放的作用可言,不仅改变了疗效,还会引起不良反应。

4你了解用药依从性吗?

9

依从性:当患者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并服从医护人员及药师对其健康方面的指导时,就认为这位患者具有依从性,反之则为不依从。

现仅谈谈患者对于用药缺乏依从性可能产生的后果:治疗失败;疾病反复;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危及生命。

常见的有下述几种情况:

(1)随意调节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

有的患者认为用药量越大,见效就越快,因此随意增加用药剂量或用药次数。虽然药物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但是如果超过安全剂量范围,轻则会产生不良反应,重则会造成中*,甚至危及生命。例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会损害肝脏。也有的患者用药后认为症状已控制,就自行减量,结果使疾病复发,延长了治疗时间。

(2)不按规定的用药间隔时间给药

除了用药剂量外,给药间隔时间也须恰当,才能维持适宜水平的血药浓度,保持疗效。有的患者怕麻烦,把口服药每隔6小时1次改为每隔12小时1次,并将两次用量合并1次用,致使血药浓度波动很大,过高时超过安全范围,引起中*;过低时达不到杀菌作用,产生耐药性,感染不能及时控制。

(3)不坚持用药疗程,随意停药

用药疗程就是用药期限,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严重程度不

同,病程有长短之分。对于细菌感染的治疗,用药疗程通常需

10

长于病程,一般在患者感染症状消失退热后尚须继续用药3日,以求彻底治愈。但有些患者过早停药,其结果是细菌未能彻底消灭,疾病又复发。有些慢性病,如糖尿病、较重高血压,即便经药物治疗恢复正常,尚须逐渐减为合适剂量维持;但有些患者用药,时用时停,致使疾病反弹复发。

5服药也需讲姿势吗?

大部分患者服药时,比较注意药物剂量和服药次数,但很少有人知道服药姿势也会影响药效的发挥。依据药物的性质和剂型的不同宜采取适当的姿势,具体如下。

(1)站立或端坐服药

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剂型的药物,服用时最好采用直立或端坐姿势,尤其是大药片或胶囊剂,而且要喝足量的水(~ml)。这样的姿势服药,可使药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肠道。卧病在床的患者,如果仰卧吞服片剂或胶囊,仅喝少量的水,一则药物会贴附于食管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炎症和溃疡,二则药物可能延迟和减少进入胃肠道,也将会影响疗效。因此,患者最好自己或在他人帮助下,采取坐位服药,并随后稍做轻微活动再卧床休息。还有一些药,如治疗骨质疏松的双膦盐酸类(阿仑膦酸钠等),可引起食管炎、糜烂、溃疡。为将药尽快送至胃部,必须直立姿势服用(在早餐前至少半小

11

时用ml温开水整片送服)之后仍须保持上身直立半小时以上。

(2)半卧位服药

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舌下含片,若患者站立含服,可能因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头部一时缺血而昏倒,因此最好采取半卧位含药。这种姿势能使回心血量减少,利于心绞痛较快缓解,又可避免引起低血压的危险。还有些药物,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用于降血压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首次给药或加大剂量时,应坐位服药后立即躺卧。服用诱导期短的安眠药(如咪达唑仑、唑吡坦等),应在临睡时坐位服药后躺下,以免发生意外。

6用水服药喝多喝少有讲究吗?

在服用药品的过程中,对于哪些药物服用后应多喝水,哪些应该少喝甚至不喝,半数以上的人不能准确答出。

一般的口服剂型,例如大部分片剂通常用~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但是对于一些特殊药物,为减弱其*性,避免对器官特别是对肾赃的损伤,或要求服用药物后每日必须饮水0毫升以上。比如:在服用抗痛风药后,应大量饮水(一日应0~毫升),以降低*嘌呤结石及肾内尿酸沉积的风

12

险;服用排尿结石的药后,也须大量饮水,保持一日尿量~毫升,以冲洗尿道,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和尿盐沉淀的机会。

同时,在服用某些药后,则需要少饮水甚至短时不饮水。比如: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胶体果胶铋这些保护胃黏膜药,在服用前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否则影响药效;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这些镇咳药,服药后也不宜马上喝水。

7用什么水服药有讲究吗?

口服用药应该用白开水送服,但在日常生活中,为图方便随手用咖啡、果汁、牛奶等饮料送服药物的现象并不少见。其实,用咖啡、饮料、牛奶等送服药物,会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健康造成影响,是非常错误的。据搜狐新闻报道,32岁的刘女士因工作忙,为了省事就随手用1杯咖啡送服布洛芬,结果导致急性胃出血,幸医院。

布洛芬等解热镇痛类感冒药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一般胃病患者使用时,应当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而咖啡中的咖啡因则更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布洛芬对胃黏膜的副作用,这样非常容易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13

也有人在服药时嫌苦用饮料或牛奶代替白开水服药,这也是不正确的。许多研究表明,西柚汁会抑制肝脏中的代谢酶,使药物浓度升高,从而可能产生*性反应。因此,绝不能用西柚汁送服药物。其他果汁虽然较少有明确的研究表明会影响药物代谢,但由于其多为酸性,可能导致氯霉素等抗生素及磺胺类抗菌药物提前分解;增强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氢氧化铝等碱性药,会因酸碱中和而使药物完全失效;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等磺胺类药物,则可因酸性环境造成溶解度降低,引起尿路结石。

而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离子,可能与某些药物结合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不建议与药物同服,除非一些明确说明可以用牛奶送服的药物,如胃黏膜保护药磷酸铝凝胶等。

8药是治病的,还会添病吗?

用药也能用出病来吗?答案是肯定的,这种由于药物诱发的疾病叫“药源性疾病”。由于在药物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又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与治疗作用无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可造成某种疾病状态或器官及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器质性损害。如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等。

药源性疾病比药物不良反应要严重,如果发现的早、治疗

及时,绝大多数可以减轻症状或者痊愈。但若不能早发现,耽

14

误了治疗和抢救的时机,则可能引起不可逆转损害,甚至终身致残,直至死亡等。

药源性疾病的基本类型:

(1)中*型

有些药物本身就对机体细胞有*性作用和酶抑制作用等,一次过量或慢性蓄积都会导致药物中*。

(2)炎症型

特别多见,如一些药物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药物性皮炎。(3)胚胎型

妊娠三个月内孕妇使用一些对胚胎有损害的药物,就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或某些脏器发育不全。

(4)增生型

苯妥英钠等常可引起牙龈增生,尤以儿童患者为多见。(5)发育不全型

如四环素引起牙齿釉质发育不全等。20世纪70年代我国城乡应用四环素极普遍,造成如今不少青年人的*牙*染。

(6)萎缩型

如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后,可使局部皮肤发生萎缩,表皮乳突消失,表皮变薄。

(7)变性浸润型

如D-青霉胺治疗可引起天疱疮样皮炎。

(8)血管血栓型

15

药物性变态反应时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充血;而反复多次使用血管造影剂可引起血管栓塞。

(9)功能型

药物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改变的现象很多。如有报道,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新型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可能会抑制性功能。

(10)赘生与癌变型

如大量使用氮芥治疗时可引起膀胱癌;久用砷剂者可使掌、跖部产生赘生物,还可能演变成癌。

9自我药疗为何要有“六项注意”?

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由此可见,自我药疗是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式。

为了正确运用自我药疗,进行自我药疗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非处方药首先要对症

购药之前应根据疾病的症状,结合自己掌握的医药知识,对疾病作出明确判断,也可向销售药品的专业人员咨询,以便

16

准确选择药品。对于无法自我判断的疾病,医院就诊。

(2)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正规的药品说明书包括批准文号、药品名称、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与适应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禁忌证等项内容,可将其与自己的病症相对照,确认适用后方可使用,以免用错药。

(3)掌握正确的用法与用量

应遵照药品说明书,结合自己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掌握用法、用量、次数、疗程,不可随意滥用。

(4)正确对待药品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物虽然较为安全,但也是相对而言的。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

(5)注意用药的时间和疗效

如止咳药、止痛药、解热药、胃肠药等药物如果服用了3~5天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医院检查,以免耽误治疗。

(6)不要轻信偏方、秘方

有一些患者认为“祖传秘方”“偏方”是灵丹妙药,能药到病除便盲目服用,这是很危险的。首先所谓的“秘方”“偏方”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有的是“游医”杜撰的,有的以讹传讹,错误百出,如果按“秘方”“偏方”去治病,后患无穷。

17

二是一些偏方或许真有效,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以它们治病,成功率往往少于危险性。

10就医时该向医生提供哪些情况?

为便于医师开具适宜您的处方,您应主动向医师提供一下情况: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就诊前是否用过药物及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有助于医师为您合理选药。

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尤其是肝、肾疾病。因为肝、肾功能不好,对选药和用药均有影响。对其它疾病,如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要避免选可致尿潴留或致排尿困难的药物。

正在使用哪些药品,避免重复用药或引起不良的相互作用,致使降低疗效或增强*副作用。

如果是女性患者,说明是否正处于生理特殊时期,如已怀孕或计划怀孕,或正在哺乳。医师会选择对孕妇、胎儿或乳儿无影响的药品。

讲明所从事的职业,对于特殊职业的患者需要更换用药方案。最常见的是司机、高空作业人员等,不能选用可致嗜睡、眩晕、幻觉或视力模糊、辨色困难的药品。

认真听取医师的诊断结论和用药介绍,医师根据您的疾病介绍和所提供的情况,并结合自己的从医经验,为您确定治疗方案,选择适宜的药品、用法和剂量,可能与药品说明书有不

18

一致之处,但是对您的疾病治疗是适宜的,您应按医师的意见办。这即是平常所说的“遵照医嘱用药”。

11抗菌药就是消炎药吗?

其实抗菌药和消炎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了明确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炎症?

炎症通常称为发炎,它是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后引起的一系列复杂反应的病理过程。其临床表现为炎症部位红、肿、热、痛。引起炎症的因素很多,如高温、射线、强酸、强碱、细菌和病*等。

消炎药是指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生成或释放的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使炎症缓解。

临床中常用的抗炎药有两大类:

(1)甾体类抗炎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发作等疾病的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等。大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高血压、高血糖、骨质疏松、感染发生风险增加等不良反应。

(2)另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即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塞来昔布、布洛芬、依托考昔等,主要用于骨关节

19

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烧或疼痛等疾病的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刺激、出血等。

抗菌药物一般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复方新诺明)、硝基咪唑类(甲硝唑)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或诺氟沙星等)。抗菌药物不是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细菌或真菌,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影响细胞膜、感染细菌蛋白质或阻碍细菌核酸合成等机理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

当炎症由细菌、病*或真菌引起被称为感染性炎症。若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就必须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若由病*引起的炎症如病*性心肌炎、病*性脑膜炎或病*性角膜炎,治疗时必须使用抗病*药物,抗菌药物治疗是无效的。若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就必须使用抗真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

因此,无论是从病因、作用机理、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等各方面,抗菌药物和消炎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2如何识别药品广告?

20

虚假的药品广告可能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广大公众识别药品广告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对药品广告宣传管理有严格的规定,我们要学会识别这些“药品广告”的真与假。

根据规定,药品广告要经药品监管部门审批,取得药品广告批准号后才能发布,广告上应有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xxxxxxxxx号)及广告批准号(x药广审(文)第xx号)。马路上散发的或塞到你家信箱里的药品广告,绝大多数是非法的,未经审查,不能相信。

药品广告的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含有“根治”“安全无副作用”“疗效最佳”等绝对化的用语;也不得含有“国家级新药”“最高科学,最新技术”等违反科学规律,明示或暗示包治百病、适应所有症状等内容;不得含有治愈率、有效率及获奖的内容;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作证明的内容;也不得以儿童为广告诉求对象,不得使用“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承诺等内容;禁止出现有奖销售,让利销售、“某某指定产品”“某某专用产品”等内容。

13不同剂型的药物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各种药物原料,不是粉末状就是液体或半固体,有的带有

苦味或异味,有的进入人体后作用时间太短,为了治疗需要、

21

使用方便、便于贮存,把原料药依其性质、用药目的、给药途径,制成各种不同性状的制剂,在药剂学上称为“剂型”。例如,打针用的注射剂,口服用的溶液剂、糖浆剂、片剂、胶囊剂,口腔用的含片、贴膜剂,吸入用的喷雾剂,外用的软膏剂、乳膏剂(霜剂)、洗剂、酊剂,五官科用的滴眼剂、眼膏剂、滴鼻剂、滴耳剂,腔道用的栓剂、膜剂等。

由于用药目的不同,所用剂型有别,因而用法也不同。若用法得当,则可达到治疗目的;否则,有时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各种剂型的药物应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的方法使用。外用药不可内服,软膏剂不可用于眼部。口服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服用时一定要喝足适量的水,否则粘附在食管壁上可引起程度不同的刺激。对于溶液剂、糖浆剂可直接服用,最后用温开水将口中残留药液送下。对于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不可将其掰开或嚼碎,应完整吞服,才能使肠溶片在肠内溶解吸收,使缓(控)释制剂缓慢释放药物。对于使用方法较难掌握的剂型,如吸入用的喷雾剂,可请药师指导。

如患者特殊需要将药片或胶囊分开服用,仅在下列情况下可行,即:缓释片上标有可以掰开服用的刻痕,或肠溶片或胶囊内的微粒也有肠溶包衣时(依据药品说明书的说明)。

14中药煎煮有哪些讲究?

22

一些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平时习惯通过服用中药治疗疾病,医院都可以为患者代煎中药,然而有不少患者,特别是老年人还是喜欢自己煎煮中药。

下面这些错误你犯过么?

错误一:由于家里没有煎煮中药的器具,有人会选择用铁锅等金属器具煎煮中药;

错误二:医院或药店买来中药饮片后,嫌“脏”,为了除去上面的污垢、尘土等物,在煎煮之前会反复用水淘洗;

错误三:多数人以为中药煎煮越浓,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就越多。

首先煎药器具的选用,以砂锅为好。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或玻璃器皿。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铝锅。因金属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副作用。

其次,煎药的加水量在第一次煎煮时水超过药材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时以超过药材表面3厘米为准。

对于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强火(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弱火(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同时,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一般汤剂煎煮2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

23

2次或3次为宜。一般中药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会发生变化。

先煎:入汤剂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应先煎一定时间后,再加入其余药物同煎。

后下:含挥发性有效成分,久煎易挥发失效的药物,或有效成分不耐煎煮,久煎容易破坏的药,入汤剂时,宜后下微煎。不必入煎(如大*、番泻叶用于泻下通便)。

包煎:有些中药有毛可能对咽喉有刺激性,有些细小、质轻的中药如蒲*等容易漂浮在水面不便煎煮,有些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中药直接入水煎煮易糊锅(如车前子),这些中药入汤剂时都应用纱布包裹煎煮。

另煎:部分贵重药材与他药同用时,入汤剂时宜另煎取汁,再与其他的煎液兑服,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的药渣吸附,造成贵重药材的浪费。

烊化:胶类药材(如阿胶等)与他药同煎,容易粘锅、熬焦或粘附于其他药渣上。既造成浪费又影响其他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因此应单独烊化(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融化)兑服。

24

冲服:入水即化的药(如芒硝等)、液体类药(如蜂蜜、饴糖等)及羚羊角、沉香等加水磨取的药汁,不宜入煎,应直接用开水或药汁冲服。

同时,拿到药材后不必过度清洗,但在煎药前要加以浸泡,加冷水漫过药面,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宜浸泡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好。

15服用中药时间也有讲究吗?

通常,我们将中药的服用分为6个时间段: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对于病位在下的疾病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对于病位在上的疾病应在饭后服药。如心、肺、胸膈和胃脘以上的病症。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

25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如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等。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服中药的时间与疗效密切相关,时间要根据病情和不同处方而定。一般规律为:

(1)滋补药:早餐前30~60分钟,睡前30分钟空腹各服1次,以利于药物吸收。

(2)治疗慢性病的中成药:固定时间服用(早、晚;或早、中午、晚),使体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药物浓度。

(3)治疗胃病药:一般可餐后服,以减轻对胃肠的刺激;但健胃药应于餐前服。

(4)安神药:睡前30分钟空腹服。

(5)辛温解表散寒药:趁热以温水送服,服后即上床安卧,盖上被子,至全身微微出汗为宜(但注意不得大汗淋漓)。

(6)辛辣刺激性药:餐后服可减慢吸收速度,防止对胃黏膜产生过强的刺激。

(7)调经药:宜在行经前5日左右开始服用。

16如何正确使用创可贴?

26

生活中偶尔会有些磕磕碰碰,造成皮肉损伤在所难免,这时很多人把创可贴当万能药,部分人在受伤后第一选择就是使用创可贴,殊不知创可贴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湖北日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病例:一位农民朋友在田地里干活时脚被碎玻璃划了一个伤口,他稍稍用水冲洗了一下,然后就用创可贴将受伤的伤口紧紧包住,一个多星期后疼痛逐渐减轻,可他慢慢感到全身不适,坐立不安,张口吃力。去医院就诊后发现感染了“破伤风”,病情危重,经过抢救才保住了生命。可见对于不同的创伤,使用创可贴的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论。

使用创可贴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于出血较多的伤口不宜用创可贴,医院治疗。

(2)对于小而深的伤口也不宜用创可贴,因为不易清洗干净,容易遗留异物和被细菌污染,尤其较易感染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若再贴上创可贴,会加重感染。

(3)对于动物咬伤、蜇伤造成的伤口,切忌使用创可贴,以免*汁和病菌在伤口内蓄积或扩散。

(4)对于各种皮肤疖肿不能使用创可贴,因为创可贴的吸水性及透气性较差,不利于脓液的吸收和引流,反而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27

此外,其他污染较重的伤口,已发生感染的伤口,较重或创面较宽的皮肤擦伤、烧伤和烫伤的创面,皮肤病创面等,均不宜使用创可贴。

在使用创可贴前应检查创伤面是否遗留玻璃屑、泥土等污物。如有污物,需用清水或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干净,再贴敷创可贴。创可贴也要一日更换1次,以防感染。

28

二、正确用药确保疗效

29

17如果漏服了药物应该怎么补?

合理用药不仅应选药准确,即对症用药,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确使用药物。所谓正确使用,就是根据治病的需要和药品的性质,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给药间隔和剂量,使机体和机体特定部位的药物能达到有效浓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如有的药物一日三次或一日四次服用,而缓释、控释制剂一日服用一次即可。严格按每种药物的特定要求服药,才能真正的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如抗菌药漏服了或拉长了服药间隔,会使药物的血药浓度在一定时间内低于有效的抑菌或杀菌浓度,这不仅会影响疗效,还可加速细菌产生耐药性。降压药漏服了,会使已经控制平稳的血压再度升高,这对疾病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一定要严格按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用法用量服药,不能漏服。

老年人忘性大,如果万一漏服了怎么办?这时要记住不能随意补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如发现漏服了应尽快补上(漏服时间在两次服药间隔1/2以内)。

(2)如漏服时间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不必补服,按常规服药规律即可。切不可在下次服药时加倍剂量服用,以免

30

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降血糖药加倍服用,会引起低血糖;抗凝药华法林加倍服用会导致出血。

为了避免漏服药品,最好把药装在小盒内,放到醒目地方,外出时应随身携带。

18哪些药在服用时不能骤停?

当你的病情得到控制,症状得到缓解时能否马上停药?其实有些药物使用后,随着病情的控制,人体对药物也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一旦骤停身体不能立即适应,会出现一些不良后果,使用时应予以注意。常见的有:

降血压:如果当血压降至正常后立即停药,血压可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象症状。

降血糖:如果突然中断用药,可使病人的血糖骤升,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昏迷。

抗癫痫药:治疗癫痫需要长期服药,如果病人自认为病情已好转,长期未发病便突然停药,则可能导致癫痫频繁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激素类药: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如突然停药,可使病情出现“反跳”现象,加重病情。

31

抗心绞痛药:使用此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起效后立即停药,则可引起更为严重的心绞痛发作,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镇静安眠药、抗精神病药:长期服用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药物,如果骤然停药,就会出现焦虑、兴奋、肌肉抽搐、头痛、胃肠功能失调、厌食、癫痫发作等。

抗乙肝药物:拉米夫定是当前最常用的抗乙肝病*药物,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口服核苷类抗乙肝病*药,它能被迅速吸收,进入肝细胞,抑制乙肝病*的复制。但该药在服药过程中如果突然停服,可能很快造成肝损伤,甚至比原来还要重,病人的症状又出现了,这就叫“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严重者还可能发生肝衰竭甚至死亡。正是因为这一点,不少患者不敢轻易采用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所以,若服此药一定不能擅自停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停药。

抗结核类药物:一般来说,各类抗结核药物均须连续服用1年以上,甚至在症状消失后还要继续服用,以防复发和产生细菌耐药性。如果停药过早,不仅复发,且会转为耐药结核和全身播散性结核,给治疗带来困难。

19复方甘草片可以长期服用吗?

32

复方甘草片因其价格低廉,止咳效果明确,为很多呼吸科病人所选用,特别是有些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会把它作为常备药物。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类药物具有成瘾性,长期服用会损害健康。据报道,一位病患因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咳嗽,自行连续服用半个月复方甘草片,后来若不及时服药就会出现全身乏力、烦躁焦虑、流泪流涎、剧烈咳嗽等症状,而服药后,上述症状就很快消失。这就是该种药物成瘾现象。

甘草片虽然作为镇咳的经典药,被广泛使用,但5年已经将其列为处方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复方甘草片成分为甘草浸膏粉、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苯甲酸钠。其中,阿片可通过抑制咳嗽中枢起到止咳的效果,但它也是一种易使人体引起依赖性(成瘾)的药物,它能快速进入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多巴胺(能使大脑兴奋的物质)快速增加、释放,让人产生欣快感。但长期反复使用含有致瘾成分的药物后,人体会逐步适应具有一定药物浓度的环境,并产生耐受,需要逐渐加大剂量才能再次感受到药物“有效”,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时用药的行为。使用的时间愈长,依赖性便愈大。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按照医嘱服药,自己给自己治病,尤其是随意加大剂量和延长药物的服用时间,甚至长期服用,会逐渐对这类药物产生生理和心理的依赖性。

长期服用甘草片不仅可能导致对该药物的依赖性,过量服

用还会产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呼吸中枢最显

33

著,严重时可导致呼吸抑制,抢救不及时会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在使用复方甘草片治疗咳嗽时,还需向医生询问清楚,按医嘱服药。

20哪些人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有着多年历史的阿司匹林除了作为解热镇痛抗炎药外,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

近些年,网上流传阿司匹林还可预防癌症,用于心脏病急救的功效,俨然成为一种“神奇万能药”。

然而,许多人不了解的是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也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危害自身健康。

据中新网报道,一名七旬老翁因患脑梗塞,一直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以防“脑中风”,有天当老人觉得有些头晕以为中风要发作时,想到阿司匹林能减少血管堵塞,误认为“吃得越多,血管越通畅”,于是在几分钟内连续服下上百片“阿司匹林”,险些丧命。

虽说阿司匹林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但下列人群不宜服用:

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

34

部分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等过敏反应;

孕妇在怀孕三个月内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长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引起出血危险,在分娩前2~3周应禁用。

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但长期过量服用,也有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导致溃疡、出血或穿孔,严重者可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危及生命。

21如何自我监测血压?

家庭自我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受测者在诊室外的其它环境所测量的血压,一般指家庭自测血压。自测血压可获取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信息。可帮助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检出隐蔽性高血压,对增强患者诊治的主动参与性、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具有优点,现已作为测量血压的方式之一。

但对于精神焦虑或根据血压读数常自行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对新诊断的高血压,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测量3遍;去掉第一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值,根据后6天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

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小时,服降压药前测坐位血压。血压不稳定或未达标的,建议增

35

加自测血压的频率。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室血压值。正常上限参考值为/85mmHg。

自测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的及中国高血压联盟(CHL)认证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一般不提倡使用腕式或手指式电子血压计。

(2)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

定点:在相对固定的安静地点环境测量(家中、办公室等)。定时:每日选择固定的时间段测量,一般高血压患者每天

测量三次。(早晨起床后,下午的14:00~16:00,晚上休息前1小时)。其他患者可以应时应地而宜。

定姿势:每次测量血压时选择同一个正确的姿势测量。应坐于有靠背的座椅上,裸露右上臂,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同一水平。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

人的血压在一天之内的变化很大。严格来说,人每一时刻的血压是不一样的,它是随着人的心理状态、时间、季节、气温的变化以及测量的部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因此,每次测量血压的数值不同属正常现象,不必有太多的担心。

(3)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前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测量前:需要营造一个安静、没有喧嚣杂吵的测量环境。

避免焦虑、兴奋、情绪不安、憋尿或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等情况。

36

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进行血压测量,测量血压前做一些简单的深呼吸动作。

测量时:做完简单的深呼吸动作后,整个身体放松后再测量,测量时应静坐并以正确姿势进行测量,不要在测量过程中说话谈笑、移动身体、接听手机以及其他的活动。

下列情形不适宜马上测量血压:运动后,饭后,洗浴后,饮酒后,吸烟后,饮用咖啡、红茶后,身体疲劳时。

(4)定期更换电子血压计的电池,或直接使用外接电源;(5)长期使用后,应按照电子血压计说明书上指定的维

修地点进行定期校对。

(6)测量血压后,应及时记录在固定的血压监测记录本上。患者就诊时,携带血压记录本。

22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就可停药吗?

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不能随便停药。

部分患者在血压高的时候用药,血压低的时候撤药,认为符合“省钱的经济原则”。随意停用降压药物会造成血压忽高忽低,而忽高忽低的血压很容易对血管壁造成伤害,使通透性加大,或者脂质沉淀使血管硬化甚至形成斑块,堵塞血管。

37

患者应定期在家中测量血压,根据所测得的血压水平,与诊治医生进行讨论,再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或停药。

如果血压正常就停药,血压将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甚至更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更严重。

降压药需长期服用。选择适合的药物,将血压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才能减少对身体的危害。

23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吗?

当然不是!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人体对此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故而有些患者并没有不适的感觉),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持续、平稳降压才是正确的降压原则,血压达标通常需4~12周。但血压并不是降的越低越好,如果超出了调节范围,重要的脏器血流量不能保证,反而会造成头晕、心悸等不适。

24服药血压正常了,就不用控制饮食和饮酒了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以目前的医疗水平,高血压还不能根治。高血压一经确诊,需要终身治疗。

38

高血压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就是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减肥,控制体

重,减少食盐摄入量,戒烟限酒,适当体育运动,保持心理平衡。

(1)肥胖

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超重的人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减肥和控制体重不仅能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同时还能降低血压和减少降压药的用量。

(2)吃盐过多

一般来说,吃盐多者血压偏高。每日食盐摄入量7g以上地区比摄入3g以下地区,血压相对要高。我国北方人饮食偏咸,南方人偏淡,高血压的患病率北方人多于南方人。

(3)过量饮酒

可以升高血压,还可降低对高血压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

由此可见,非药物治疗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血压正常了就不控制饮食和饮酒,会使已经“达标”的血压再度升高。为使血压平稳地控制在目标水平,在服药的同时必须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减少罹患心、脑、肾等血管疾病的风险。

39

25胰岛素制剂如何保管?

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药品,胰岛素的储存也很讲究,而且不同的药品储存上也有一些差异,尤其在炎热的夏季,糖尿病患者更应该存放好胰岛素,以免使胰岛素发生变质,影响血糖的控制。

胰岛素要如何存放?

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所以最适宜的储存温度是2~8℃。在30~50℃时,各种胰岛素都会部分失效,在55~60℃时各种胰岛素会迅速失效。但温度也不能低于零度,胰岛素冰冻后即会变性,失去生物活性,失去降血糖的作用。此外日光直射和振动,都会影响胰岛素的效价。如发生冻结、沉淀、凝块或色泽变*就不能再用了。

胰岛素须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后不能再用。瓶装胰岛素打开后(用注射器抽过)可在冰箱2~8℃保存1~3个月。胰岛素笔芯在未使用前,应储存在2~8℃环境中,一旦安装在笔上(正在使用的胰岛素笔芯)就应在室温存放,不能再次放入冰箱中,且必须在一个月内用完。

26打胰岛素为什么“打一针换一个地儿”?

对很多糖尿病患者来说,皮下注射胰岛素那是每天的“必修课”!胰岛素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而良好的血

40

糖控制对免疫力的增强、精神的改善、合并症的预防帮助都是很大的。

不过,注射胰岛素可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活儿——打一针换一个地儿!

目的是降低注射部位发生肿块、硬节或皮肤凹陷的风险。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

产生硬结,药物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延长,进而使血糖波动,因此,注射部位必须要轮换。

在腹部、上臂、大腿外侧和臀部这四个区域之间的轮流注射叫“大轮转”。在每个部位内的小范围轮转叫做“小轮转”。每次的注射点之间应相距2.5厘米,大约两个手指的宽度。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一个注射点。

不同注射部位对胰岛素吸收速度由快到慢,分别为:腹部、上臂、大腿和臀部。

胰岛素应注射在皮下组织层,而不注射在肌肉层,因为肌肉层吸收快,易引起血糖波动。有硬结或脂肪萎缩处不易吸取胰岛素,应避免使用。

27打胰岛素就不能口服降糖药了吗?

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可以联合应用。单独使用胰岛素易发生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科学地联合使用胰岛素和口

41

服降糖药,在增加降糖效果的同时,可减少胰岛素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因为胰岛β细胞功能缺失,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以维持生命,不能单独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或伏格列波糖,可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采用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及2种或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后血糖仍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0%)时,应开始胰岛素治疗。除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胰岛素促泌剂的治疗方案外,一般不建议其他类型胰岛素和口服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使用。

口服胰岛素促泌剂分为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美脲;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胰岛素促泌剂方案是患者在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同时服用促泌剂联合降糖。

28调脂药有哪些?

调脂药有两类。一是主要负责降胆固醇水平,一是主要负

责降甘油三酯水平。主要用于降胆固醇水平的药物包括他汀类

42

(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洛伐他汀)、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及普罗布考等。主要用于降甘油三酯水平的药物包括贝特类(非诺贝特、吉非罗齐)、烟酸类(缓释烟酸、阿昔莫司等)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类(多烯酸乙酯)等。此外,临床也常用一些中药制剂调节血脂水平。

29药物降脂有哪些误区?

(1)高脂血症无任何不适,就不用吃药了吗?

有些人体检时发现有血脂异常的情况,但是没有任何症状,就不重视,也没有采取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等措施是不正确的,需不需要用药应由医生做出判断。

(2)只有血脂异常的人才需要药物调脂吗?

有些人,如伴发冠心病、糖尿病或者有中风史的患者,即使血脂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也需要服用调脂药物进行控制。如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血脂控制的目标值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2.1mmol/L以下,而非检验单上的正常值。

(3)有血脂异常,仅靠药物治疗吗?

目前公众对胆固醇高的不利影响已经逐渐有所认知,人们对自身胆固醇的重视度有所上升,但是现今有些人寄希望于仅仅使用调脂药物来控制血脂。要知道,调整饮食结构、采取健

43

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血脂异常的基石,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是不合理的。

(4)监测到血脂达标后就可以停药吗?

血脂异常或者合并冠心病等并发症的患者,血脂正常后不可立即停药。除少数人能够通过严格的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长期控制目标血脂,绝大部分人需要长期服用调脂药,一旦停药血脂可能会迅速回升。

(5)调脂药的副作用大,就不敢用药了吗?

调脂药可安全用于绝大多数的患者。有些患者服药后怀疑发生了调脂药相关的不良反应,没有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选择自行停药,这是错误的。

30你知道老年人用药的“十要十忌”吗?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成为医疗和健康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药常识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