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初衷是想着如何去创新,如何改善青光眼的手术,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为广大患者减少痛苦”——正是这样的初衷,让中国医师学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王宁利教授在青光眼领域创造了多个经典性突破。医院眼科第六届白内障与青光眼新进展名家论坛于京顺利开幕,会议期间《国际眼科时讯》王宁利教授,就青光眼相关的经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巧妙降压,开放房水流出的生理性通道在此次大会上,王教授谈到了青光眼内路引流手术的原理和手术难点。他指出,由于既往我们对青光眼眼压增高的原理并未完全掌握与了解,几十年间都是依靠外引流手术(把房水引流到结膜下)降低眼压,但是此类手术引起的并发症非常多。近几年发现,对小梁网施加一定的机械张力,小梁网细胞外基质降解后,小梁网活性增加,房水引流量也随之增加。如今的微创手术中的导管只有μm,既可以在手术过程中确定具体位置,还可以将黏弹剂注入到Schlemm管内。此外,王教授还强调,微导管在Schlemm管内穿行可以使塌陷的Schlemm管重新开放,这些机械性的扩张还能使Schlemm管开放储备区。并且在高眼压的作用下,解除了小梁网的疝,从而降低了眼压。
关于内路手术降压的主要原理,王教授将其总结为:在机械压力下小梁网的生物特征改变增强了引流、解除了小梁网的疝、开放了塌陷的Schlemm管、启用了Schlemm管的储备区。内路手术的主要原理与传统手术方式有很大区别,传统手术是引流在结膜下,而如今新的手术方式是疏通了眼部的生理通道,增加了房水的引流,从而达到了降压的作用。王教授还补充介绍了青光眼内路引流手术和白内障联合手术临床的适用证。他指出,眼部内路切开或扩张联合白内障手术,适合各种类型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不管是继发性还是原发性)。
十年追凶,脑脊液跨筛板压力差现形王教授曾提出脑积液跨筛板压力差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发病率有关,对此他解释道约60%~70%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患者颅内压偏低,即使眼压正常,跨筛板压力差的梯度也会增高,也会造成压力梯度相关的视神经损害,所以这是一部分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视力损害的原因。大量的临床观察,包括意大利的专家组通过10年对脑积液分流导致低颅压患者的观察发现半数患者发生了青光眼,再次证实了颅内压低、眼压正常也会导致跨筛板压力梯度的改变,引起青光眼性的损害。
导管辅助,幼儿小梁切开术成功率大幅提高关于幼儿青光眼的难点和诊治方面,王教授指出,婴幼儿青光眼是按年龄划分的,包括了先天性、原发性、继发性等类型,小梁切开术是这类青光眼患儿的治疗首选。只要医生能准确掌握好手术时机、手术中的技术过硬,小梁切开的成功率会达到80%-90%。既往我们不能确定手术刀是否已经进入到Schlemm管里,术中是否正确切到小梁网,但如今有了微导管的帮助我们就可以准确知道并掌握手术进程,小梁切开手术的成功率已高达90%。所以从我们对该手术的准确把握、准确控制来说,这是一次革命性进步。
专利申请,创意与科技的必然整合对于专利的申请,王教授说道,自己的初衷是想着如何去创新,如何改善青光眼的手术,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为广大患者减少痛苦。作为医生,把新的技术或者器械完全做出来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提供想法或者初级产品,然后与企业合作,依靠企业去进行专利的申请。如果原始创新的核心点是以医生为主,那医生就作为第一发明人,如果以企业为主,那企业作为第一发明人。一个设备或者技术可能需要多个专利来支撑,因此同时要注重专利布局来保护自己的技术或者设备。这样的布局给所有参与研发的人员获取创新带来的喜悦与收获。因此专利是研究的必然产物。王教授还呼吁广大医生同行,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并把自己创意整合到科技创新中去,一起携手共同促进国家临床医疗设备的发展,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福音!
置顶方法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