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众所周知,青光眼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视力健康的疾病。由于儿童不断的发育状态缺乏显著症状,且多无相关意识或受表达能力的限制,常耽误其及时诊治。如何寻求一种对儿童更加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一直是青光眼专家们努力的方向。穿透性粘小管成形术是近来一种新兴的青光眼手术方式。在贵阳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青光眼学术会议上,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青光眼研究所的梁远波教授就穿透性粘小管成形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儿童”的年龄限定
儿童青光眼中对儿童年龄的限定在各个国家不同。美国限定为小于18周岁,欧洲国家为小于等于16周岁。
儿童青光眼的诊断需至少符合以下2项或更多:
IOP>21mmHg
视盘凹陷(盘沿变窄)
杯/盘比进行性增大(弥漫性盘沿变窄)
当双眼视盘大小相似时,杯/盘比值不对称(≥0.2)
角膜改变
Haab纹
角膜水肿或直径≥11mm(新生儿),>12mm(年龄<1岁儿童),>13mm(任何年龄)
进展性近视或近视性漂移合并眼球增大>正常生长速度
与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相对应的、可重复检测的视野缺损,并排除其他引起视野缺损的病变
儿童青光眼类型
儿童青光眼分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青少年性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儿童性青光眼三种类型。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单纯房角发育异常,伴或不伴轻度先天性虹膜异常。在该类型中,有一种自发终止型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眼压和视盘正常、但却具有典型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体征(牛眼和Haab纹),病变不进展。
青少年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特点是无眼球的扩大、无先天性眼部异常或综合征表现、房角开放(外观正常)、符合青光眼定义。
导致继发性儿童性青光眼的原因很多,如青光眼合并非获得性眼部异常、青光眼合并非获得性全身疾病或综合征、青光眼合并获得性疾病、白内障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等。
房角关闭机制
多种原发性和继发性因素都能导致房角的关闭。原发性因素主要为瞳孔阻滞和高褶虹膜。继发性因素可源自永存原始玻璃体增殖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继发改变、白内障术后继发改变等。
青光眼手术方式
从年的内路房角切开术,到现在主流的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出现了很多种青光眼手术治疗方法。各种手术的成功率不同,都尤其各自的并发症或不足。
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可以来自房角本身,也可以来自伤口的情况(有无阻塞或愈合)、眼球筋膜情况、以及术前眼内情况等。
穿透性粘小管成形术
幸运的是,穿透性粘小管成形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穿透性粘小管成形术无滤过泡依赖Schlemm管引流、不发生瘢痕,对Schlemm管内结构的破坏小,可适用于闭角型儿童青光眼。手术步骤如下:
病例研究
本研究纳入儿童青光眼患者14人(共21只眼),年龄范围1月-17岁、平均年龄4.8±4.5岁。其中,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13人(61.9%)、青少年型青光眼5人(23.8%)、继发性儿童青光眼3人(14.3%)。主要结果如下:
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一过性低眼压(IOP≤5mmHg)1例、脉络膜脱离1例,发生率分别为4.8%、4.8%。
此外,所有病例术后1月均无明显滤过泡。
Case1
Case2
Case3
小结
穿透性粘小管成形术可能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一种新的选择,具有以下几个优势:①保留内引流特点;②不破坏术眼的生理结构;③无滤过泡相关的护理工作;④低眼压、浅前房相关并发症减少;⑤回避了瘢痕化这一个几乎不可能战胜的自然愈合反应。
该项手术技术目前已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
专家简介梁远波博士
温州医科大学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
温州医科大学青光眼研究所所长
亚太地区眼科学会防盲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亚洲青光眼学院(AsiaGlau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