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码电子时代,如果你是一位家长,肯定会很焦虑。因为现在的孩子,早早就接触了各种数码产品,跟大人争夺手机、电脑、iPad。
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避免孩子陷入对网络沉迷,大部分家长都会加以限制,于是,数码产品成为亲子矛盾激化的原因。
小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家长能够不限制我们玩游戏机的自由,长大了我们才明白,限制我们过度娱乐才是对我们好。
那作为家长,为什么要限制孩子使用数码产品呢?首先是怕影响孩子的视力,儿童发育早期,要是过度使用数码产品,导致近视、青光眼的概率很大。
其次是游戏会让孩子上瘾,从而忘记吃饭和睡觉,等到入学年龄,沉迷游戏的孩子都不爱认真学习,耽误了自己求学阶段。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网络充斥着各种色情、暴力、血腥等题材的视频,还有一些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如奢侈、浪费食物,攀比等,都会对成长中的孩子,造成价值观的扭曲和误导。
特别是后者,具有隐秘性的有害信息,会形成青少年对网红的追逐,对物质的崇拜,对低俗内容的迷恋,孩子们对信息又缺乏甄别能力,他们的价值观就在潜移默化中被这些不健康信息所塑造。
主流的流行文化,是偶像、英雄人物、信仰的结合体,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这种文化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而在数码时代,流行文化是通过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科技产品来传播,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无孔不入。而且,这种传播有一定的虚拟性,并不能完全反映现实。
很多的偶像都是打造出来的,为了流量疯狂添加各种标签,然后又人设崩塌,陷入各种丑闻。
生活在这个时代,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家长们既要让孩子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又要让他们抵挡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袭。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学会抵制不良网络文化,都是重中之重。
现在很多新生代儿童,从三四岁就开始接触手机和平板电脑,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了。有的孩子上小学就有自己的手机和电脑,几个小时不碰手机内心就憋得慌。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数码产品对于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无限侵占的。美国每天登陆社交网站次数超过10次的孩子,有四分之一。
5岁以下的孩子,58%会用智能手机,但只有43%会骑自行车,9%会系鞋带。数码产品就像一个“黑洞”大人都难以自控,更别说小孩了。
数码产品占据的时间过多,用在其他地方,比如学习、锻炼和社交的时间就会减少,还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
所以,很多家长都采取了时间限制的做法,来阻止孩子过度使用数码产品。现在各大公司的APP也有青少年模式,以此来规范青少年上网的时长。
更严重的影响,是数码产品上充斥着各种不良的价值观,而孩子又恰恰没有足够的甄别能力。
比如短视频兴起之后,各种色情、暴力、血腥的镜头层出不穷,还有宣扬极端的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不择手段。
更有许多的综艺节目和电视真人秀,为了点击率,打造假人设的网红明星,制造各种新闻热点,也让孩子们以为这个时间的运行法则就是如此,不通过努力就能幻想一夜成名。
这样就造成了第三个后果,使得孩子们的自我认同方式发生了改变。
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包括对自己当前的认识,也包括对未来自我的认识。自我认同需要不断自省,但是现在很多孩子把精力花在社交网络上,为了赢得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