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孩子们即将前往成都
四川新闻网雷波10月27日讯(记者周鸿摄影报道)27日上午9点,一辆前往成都的大巴车缓缓的从雷波县汽车站离开。在这辆汽车上,有16名乘客的目的地是同一个地方,前医院。家长们带着孩子,孩子们带着希望。希望用自己的眼睛看清这个世界。
据了解,这8名患眼病的孩医院主任医师许海嘉带领的医疗队筛查出来的。今年8月11日,“集善扶贫健康行·爱之光启明行动”凉山儿童眼病救助行动正式启动,许海嘉和他的医疗队从9月3日开始,先后来到金阳、美姑、雷波等县开始筛查。他们进学校、入农家……截至10月26日,筛查人数余人,实施救助例。
为救治一名眼病儿童
沿着狭窄山路来回驱车8小时
“心里很高兴,这次去成都,我的眼睛就会好起了。”27日上午,8点40多分,小希在妈妈的带领下,满怀着期待登上了前往成都的大巴车。她希望自己的眼睛快点好起来,这样就不会再认错自己的朋友了。
今年9岁的小女孩小希是一名雷波县海湾乡中心校的学生。24日,许海嘉带领着医疗队在学校里开展眼病筛查工作。经过许海嘉的诊断,小希的眼睛属于斜视,如果不进行治疗,久而久之,小女孩的视力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失明,因此需要进行手术矫正。
在对儿童的筛查中,眼睛斜视的不仅仅只有小希一个。许海嘉介绍,此次的“集善扶贫健康行·爱之光启明行动”主要针对3-12岁患有先天性白内障、斜弱视、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脱离、上睑下垂矫正等常见儿童眼病的贫困青少年儿童。而通过筛查发现,患有眼病的儿童,有2/3存在弱视。弱视治疗比任何手术都要重要,它的最佳治疗期在3岁到12岁这个黄金时期,错过了就会视力降低、视功能消失,以后都治不好。
医疗队员入户筛查
自9月3日筛查开始,许海嘉带领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凉山开展筛查工作。截至10月26日,筛查人数超过人,实施救助例。
医疗队不仅走进学校,还深入到农户家中开展筛查工作。即使是离县城上近百公里的大山深处,也决不放弃一个患有眼病的儿童。西宁乡的阿根尔西就是其中一个。据了解,阿根尔西不仅患有斜视,还有白内障等眼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然而阿根尔西的家位于大山深处,从雷波县城驱车到她的家里需要4个多小时。车辆需要沿着金沙江行驶,然后再沿着山路行驶。其中,绝大部分的山路都是靠着悬崖峭壁,而且道路又比较窄,中间路段更有急弯险道。可是医疗队却不畏惧危险,于26日来回8个多小时将阿根尔西和她的父亲接到县城,并在27日和其他患有眼病的孩子一同在雷波汽车站送往成都。
“治好她们的眼睛,会影响她们一辈子,这是一件好事。而且这次治疗全部都免费,对于孩子们的家庭来说是一次难得机会。”许海嘉说。
开车的李师傅教学生们认视力图
丈夫扎根山区近两个月
妻子陪同当起志愿者
“这次治疗是免费,包括交通和食宿,都是免费。陪孩子去的家长也是免费。”每到一处,许海嘉都要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儿童家属说明情况,其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珍惜这次机会,让孩子们的眼睛能够好起来。
刚刚过完65岁生日的许海嘉已经在这个行业从事了41年。白内障、斜视等许多的眼科手术,他都做过,是一个眼科全科医生。因此,得知这次“集善扶贫健康行·爱之光启明行动”活动后,医院报名当领队。
“我在这方面有经验,哪些手术能做,哪些不能做,我看一眼就知道。而且和四川省残联也合作了多年。”许海嘉说,参与到这次活动,他义不容辞。
从9月3日开始,他带着第一批医疗队来到金阳县开展筛查工作,到现在的雷波县,这已经是第五批医疗队。人员换了好几拨,而他却没有离开,始终坚守在这里。他说,他要按照平均每天筛查人左右的进度完成今年的计划任务。
与许海嘉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妻子廖虹。今年6月,许海嘉骑着自行车在上班途中不小心被车子撞倒,造成右臂受伤,到现在仍然没有完全康复,而且事故处理也没有结束,他便来到了这里开展工作。
廖虹核对患儿资料
为了照顾丈夫,廖虹也来到凉山当起了志愿者,帮忙做一些后勤工作,这样可以让医疗队的人员专心开展筛查工作。“这么多年,都习惯了。”廖虹虽然有些无奈,但更多的是愿意陪着许海嘉走南闯北,照顾好他,做丈夫的后盾,让其可以好好的安心工作。
对于自己的辛苦,许海嘉不愿意多说。他提到的更多是医疗队的队员:叶珊电脑验光、检影验光等这方面的技术又快又准,而且当天她来的时候就发烧了,仍然坚持工作;李师傅不仅要给我们开车,还要配合老师维持秩序,教学生们认视力图等;有些学生不懂汉语,我们的队员要一遍又一遍的教他们如何做……
“医疗队的每一个队员都很辛苦认真。”许海嘉说,大山里的弯道多,道路险。刚从城市里过来的队员乘车走过这些路段,由于不适应这里的路况,胃里就不断的翻腾,基本每个人都吐了。有时候工作太忙了,为节约时间,于是大家吃泡面,以便可以多筛查几个学生。
尽管很辛苦,但在医疗队的队员们看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治好了他们的眼睛,就是对孩子们一辈子的改变。”许海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