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
报告书
课题名称: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
学校班级: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二(26)班
课题组长:杨雅婷
课题成员:赵美璐刘畅叶钰婷
研究时间:年3月至年5月
指导老师:彭慧
课题研究目录
一、前言
二、近视的情况
三、近视的相关内容
近视原因
近视分类:
近视生物专业介绍
四、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表
港校学生近视的情况
调查结果及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五、近视的危害以及建议
六、后记
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
前言
近视眼—由于不良的习惯或因家族遗传而导致的眼球睛状体变厚,以这“小四眼”给人以知识渊博的好印象,然而,随着网络在现代生活的普及“网络小四眼”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曾经有问过一个因上网频繁而视力下降的学生:“你会因为视力下降而减少上网的频率吗?”他却风趣地回答到:“这有什么,戴上眼镜照上不误,这样还显得我很有知识呢?”更有一些人并没有近视,或是假近视,本可以矫正却偏要赶潮流说什么戴上眼镜才叫酷,导致最后近视加深无法矫正,真正过上了要依赖眼镜的生活。
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后果吗?难道他们没遇到过因为近视给刻苦学习的人多少麻烦甚至痛苦吗?难道非要等到近视到七八百度,等于半个瞎子时才来后悔吗?
这是令人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研究性小组决定以“近视”为课题更深入去了解这个问题,找寻不同人的不同声音。
近视情况介绍
近视在发展中国家十分突出,亚洲国家近视发生率在70%-90%左右;美国和欧洲近视发生率在30%-40%,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人群都存在近视.。亚洲人比欧洲人更为常见,女人比男人常见(女性是男性的两倍)黑人中近视则较为少数。
目前,学生近视的患病率一般小学在30-40%,初中40—50%,高中在60%以上。可以说已成为学生的职业病。近视眼是眼轴变长,当看远时,使来自视物的平行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的黄斑上,而落在视网膜的前面,因而视物模糊又看不清楚。近视的形成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占60%,环境因素占40%,(包括看书、写字时的光线;眼物距离;近距离作业时间如:书写、看电视、玩游戏机、电脑等),就是说有遗传因素的同学容易发生近视,但不是绝对的,如果环境因素都很注意也可不发生近视。相反如果没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很不注意同样也可以患近视。
近视的相关内容
近视的原因
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近视就达-3.00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别。
眼部因素:1.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角膜病变、晶体后纤维增生、视神经病变等,均可诱发近视眼,称为“视觉剥夺性近视眼”。推论婴幼儿期眼睑遮盖所引起的轴性近视眼是机械效应或热效应的结果,而不是视觉输入异常的结果。2.角膜异常和近视眼有明显关系。角膜混浊伴发近视眼是一普遍现象,主要见于早年发病者,且多表现为高度近视眼。角膜散光对近视眼的发生、发展意义也十分肯定。3.视网膜色素变性者为何近视眼居多,原因不明。4.眼压是保证眼球形状及维护人眼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在眼球的生长过程中影响眼球的轴长,即近视眼与青光眼之间有一定联系。如青光眼出现在婴幼儿期,眼球壁向各方向延展,形成“牛眼”。如眼压升高出现在前部巩膜完全发育成熟后,后巩膜易受压力作用而膨胀,使眼轴变长。David等及Tomlinson研究发现眼压和眼轴正相关。上海的统计资料表明高度近视眼的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率为正常人的6~8倍。而在开角型青光眼中,近视率46.9%,高于正常人群(近视率为30.9%)。5.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为了看清物体,调节不断加强,睫状肌持续收缩,引起紧张或痉挛而引发近视眼。近视眼形成伊始调节力处于低下状态,为看清目标而靠近物体,于是睫状肌功能更趋降低,如此恶性循环使近视眼进一步发展。
近视眼分类:
1.按照近视的程度
⑴3.00D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眼。
⑵3.00D~6.00D者为中度近视眼。
⑶6.00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眼,双称病理性近视。
2.按照屈光成分
⑴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⑵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⑶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3.假性近视眼
又称调节性近视眼。是由看远时调节未放松所致。它与屈光成分改变的真性近视眼有本质上的不同
大部分近视眼发生在青少年,在发育生长阶段度数逐年加深,到发育成熟以后即不发展或发展缓慢。其近视度数很少超过6D,眼底不发生退行性变化,视力可以配镜矫正,称为单纯性近视。另一种近视发生较早(在5~10岁之间即可发生),且进展很快,25岁以后继续发展,近视度数可达15D以上,常伴有眼底改变,视力不易矫正,称为变性近视。此外,习惯上常将3D以下近视称为轻度近视,3~6D者称为中度近视,6D以上者称为高度近视。
近视的生物专业介绍: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
过近距离用眼:
当看近处物体时,为使物体能在视网膜上准确成像,眼睫状肌环行纤维就开始收缩,晶体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借自身弹性向前面凸出,晶状体凸度变大,屈光力增强,这样,近处物体所发出的散开光线也能正好在视网膜上成像,人眼就能看清近处物体。眼的调节作用与年龄的关系十分密切。年龄越大,晶体调节力越小,其眼睛近点也越远。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眼的调节过度使用,没有充足的剩余调节力供以备用,这样眼睛就容易疲劳,形成假性近视。久而久之,促使眼球前后径变长,形成真性近视,视力严重减退,有的还发展成高度近视。长期过近距离用眼是学生近视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连续长时间用眼:
课业负担过重,为完成大量的功课,连续看书写字几小时不休息。这样连续长时间用眼,使眼的视力负担过重,没有放松休息的时候,眼内外肌持续紧张,循环不良眼压增高造成痉挛而逐渐形成近视眼。
走路、乘车时看书:
走路时手会时常晃动,乘车时车会不时颠动,书本与眼睛的距离就不断发生变化,两眼所看目标移动次数较多,视中枢收到的是个模糊影像。要想看清书上的字体,就得把书本靠近眼睛。在近视环境当中,也必须不断地改变眼睛的调节力度,才能看清字体。眼内肌持续紧张,很容易引起视疲劳和调节痉挛。
在强光或日光下看书、写字:
光线太强或太弱都会给眼睛带来不良影响。人通过放大或缩小瞳孔来调控进入眼内的光线。我们日常看书写字只需要米烛光就可以了,而在太阳下看书,照明度可达8万~12万米烛光,是日常照明度的~0倍。另外,因为光线太刺眼,看一会儿,就觉得眼前到处是黑影,这是视网膜黄斑区受强光刺激后产生的后像作用。长期在强光下看书,眼内肌过度调节,会促使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强光对视网膜尤其是黄斑区造成损害,使视敏度下降,甚至引起永久性视力减退。长期在强烈的日光下看书,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还容易损害角膜和晶状体。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表:
1、你对保护眼睛的知识知道多少呢?A没有B一点点C很有研究
(出题意图:为了了解中学生对保护眼睛的知识了解多少)
2、你对眼保健操所持态度是?A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
(出题意图:为了知道中学生对眼保健操重视程度)
3、家人是否经常提醒你保护眼睛?A经常B有时C没有
(出题意图:了解家长对孩子近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