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产品的诊断精准性比肩专业眼科医生
医疗AI第一股的争抢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10月26日,早前通过港交所聆讯的鹰瞳科技正式启动招股,在几家医疗AI企业中率先突围。招股期为10月26日-29日,股份代码“”,瑞银集团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鹰瞳科技成立于年,主打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软件(SaMD)产品。成立6年来融资8亿、产品覆盖医疗机构及大健康场景,拿下了国内同类产品中的首个Ⅲ类医疗器械证书。
鹰瞳科技的核心产品主要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工智能识别。根据招股书,鹰瞳科技在年和年的收入分别为.5万元和.2万元。今年,鹰瞳科技迎来爆发式增长,上半年收入就达.7万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收入。
医疗AI正在快速崛起,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试图踏足这一领域。风口之上,鹰瞳科技作为其中之一,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公司创始人张大磊不止一次公开表示,目前的鹰瞳科技仍要专心科研,以“50年为期”,进行一场长跑。
媲美眼科医生的AI
年8月,鹰瞳科技的SaMD产品AIFUNDUS(1.0)获批,成为同类产品中首个拿到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证书的企业。
这是一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析软件,根据国家药监局新发布的《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SaMD可以提供病灶特征识别、病变性质判定等“辅助决策”,需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管理级别要高于“非辅助决策”的二类器械。
也就是说,想做AI辅助诊断,三类证是门槛。这也是为何在前两年,“拿三类”一度成为医疗AI领域最热的话题。
就功能而言,AIFUNDUS(1.0)主要利用视网膜影像来检测和诊断慢性病。鹰瞳科技选择视网膜作为突破口,是因为这是人体唯一能以无创方式直接观察血管和神经的部位,通过识别视网膜的表现,能够协助诊断数百种疾病。
简单讲就是,看一看你眼底的血管和神经,就能知道相关的健康风险如何。
然而,一个医生想要精准地对这些疾病做出判断和分型,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学习、3到5万次诊断经验。但不是每个患者都能遇上有经验的医生,AI在这时就能派上用场:通过快速、深度学习海量由医学专家交叉标准的视网膜照片后,建立算法模型,协助“真人”为患者进行检测。
鹰瞳科技的产品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今年7月,《柳叶刀》发表了鹰瞳科技联合中山眼科中心开展的“眼科AI多病种辅助诊断系统”真实世界研究。研究者使用20余万张患有不同疾病的视网膜图像,训练AI同时识别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的眼部表现,以及青光眼、病理性近视等12种威胁视力的异常。结果显示,算法的准确率已经能媲美专业眼科医生。
在临床应用上,医生还发现AIFUNDUS(1.0)有更多用途。医院眼科主任胡运韬曾与鹰瞳科技合作,研究视网膜影像AI模型对黄斑前膜诊断的有效性。他表示,AIFUNDUS“具备自动化图片质量控制模块”,非眼科医生也能够自如地使用这个系统。
入场正当时
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是IT行业产品研发出身,但他大学时曾就读于医学院。他不止一次讲起创业的初衷:早年间,家人因漏诊而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他逐渐开始思考医疗水平与病人诊断准确率的问题,并于年入场医疗AI。
那时,国内医疗AI刚刚兴起,“深度学习”还没成为一个热词。肺炎、肺结节、视网膜血管病变等疾病的筛查成为首批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