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这说明了眼睛指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几乎每个年龄层的人群都患上了“眼部亚健康”,直叫人想哭。如果任眼疲劳等症状肆意发展,40岁后很可能真的“瞎了我的眼”!那么,如何防患于未然,逆转眼部亚健康呢?
民间曾有“花不花,四十八”的说法,认为48岁是老花眼的门槛,医院眼科门诊中,有越来越多30多岁的老花眼患者。老花眼为何会年轻化?
除部分先天性原因外,主要外因在于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就是所谓的“智能手机老花”现象:患者因为长期使用智能手机,眼睛过度疲劳,而出现变焦能力降低等老花的早期症状。
出现老花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不少人视近困难、模糊后,可能会随便在路边摊购买老花镜,还有的一副眼镜戴到底,甚至老两口共用一副老花镜......但其实,这些做法对眼睛有害无利。
常见的五大误区
1、不验光、不排除眼病
有些老人试用亲戚朋友的老花镜,觉得效果还可以,便依样画葫芦,照着别人的老花度数“起步”。
这是不对的,建议配镜前做好眼睛的全面检查,包括远视力、近视力、眼压和眼底的检查。要排除白内障、青光眼以及一些眼底疾病之后,才能验光确定度数。
2、图便宜能看清就行
有人觉得戴老花镜不用太挑剔。如今街头很多地摊售卖廉价老花镜,不少老人散步时随意戴戴看,觉得合适就买下。
路边摊卖的成品老花镜度数从度-度不等,都是按照平均标准制作的,左右眼度数一样,瞳距固定。
但多数老人存在近视、远视或者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情况,而且双眼老化程度不同,瞳距也不同,如果凭感觉选镜,可能导致矫正效果不理想,双眼不协调,会加重眼胀、流泪、头痛、眼部发痒等视疲劳症状。
3、夫妻共用老花镜
夫妻共用一副老花镜同样不可取。瞳距因人而异,通常男性的瞳距比女性要宽10毫米左右。如果使用瞳距不合适的老花镜,看物体时会产生“棱镜效应”,为了看清楚,眼睛更费力,容易造成头晕眼花。
4、一副老花镜戴到底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老花程度也会加深。“老花眼”的起步度数通常是度,之后每五年增加25~50度,到六七十岁,一般会稳定在度左右。
一旦老花镜不合适就需及时更换,否则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还会加速眼睛老花程度。同时,镜片寿命有限,使用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划痕、老化等现象,造成通光量下降,影响镜片的成像质量。
5、放大镜代替老花镜
有的老人常用放大镜代替老花镜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放大镜折合成老花镜相当于0—度,长期这样“纵容”眼睛,等再配老花镜时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度数了。
为什么眼睛这么容易受到伤害?
眼睛作为人体最受累的器官之一,它的体积虽然不大,但其精密性和对营养物质、氧气、血液的需求不比任何器官逊色。
其实除了老花眼,我们的眼睛每天都可能因为各种因素,持续受到伤害,增加病变风险。例如:白内障、近视眼、青光眼、黄斑裂孔、飞蚊症......等等,那么,你知道都是哪些因素影响着我们的视力健康吗?平时又该如何预防呢?
1、光线伤害
太阳光会晒伤皮肤,也会伤害眼睛,增加病变风险。而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节能灯使用不当,都会释放出大量的高能量蓝光。它能直接穿透角膜、晶状体,加快氧化反应。时间久了,眼损伤就更为明显。
2、用眼过度
现如今,家人、朋友、同事、同学、陌生人,戴眼镜的比比皆是,但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有增无减”,且时常熬夜、失眠等,易造成眼疲劳,甚至很难缓解。
此外,过度用眼会降低新陈代谢能力,代谢废物残留过多,黄斑区也更易缺血、缺氧,甚至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视力急剧下降,发生眼部病变。
3、高度近视
随着近视的加深,尤其是高度近视者,眼球会逐渐变大、变长,视网膜也会越来越薄,发生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黄斑区病变等眼底病变的概率远高于常人。
若过度用眼,很可能导致视网膜出现“破洞”甚至脱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度近视者,防控度数增加、预防眼底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几乎是终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