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伦通”行得通?|二板市场|海参加工
“沪伦通”可帮助中国企业到伦敦上市。但不少在伦敦二板市场上市的中资企业,却被企业高管或中国基石投资者当成提款机。这个问题不解决,“沪伦通”就行不通。
如果英国财*大臣想听一个对其连通伦敦与中国股市的计划具有警示意义的故事,他应该看看伦敦另类投资市场(AIM,又称二板市场)。 本周,45家在伦敦二板市场上市的中资公司中,有两家公司或是暂停运营,或是停牌。它们只是二板市场上一长串中国灾难的最新例证。 为中国企业提供B2B互联服务、自诩规模仅次于阿里巴巴(Alibaba)的金泉(JQW),被中国当局处以罚款并被勒令停业一个月。 一名顾问称,金泉为一家客户管理的站上的宣传语被监管机构认为是在宣传非法传销。该公司当前股价仅为2013年底在伦敦二板市场发行时的十分之一。 电动摩托车制造商Vmoto的股票周一停牌,昨日又发出盈利预警。其股价一年来已下跌三分之一。Vmoto同时也在澳大利亚上市。 不断有证据证明,中西方之间对何为所有权、股东权利以及完善的董事会治理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理解差异削弱了投资者对伦敦二板市场的信心。中国经济放缓更是增加了投资者的疑虑。 运营和监管二板市场的伦敦证交所(LSE)一直努力推动二板市场成为小型中国企业的上市场所。 自2005年以来,已有80多家中国企业在伦敦二板市场上市,为数不多的一些经纪公司、指定顾问(nominated adviser)及媒体机构在将这些企业带到伦敦上市并向投资者出售股票的过程中获得了利益。 但热情已经消退。一名顾问说,他永远不会再代理中国企业的业务。 另一名顾问说:这可以归纳为两个词:公司治理和透明度。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异。 经纪公司的缄默对奥斯本的沪伦通计划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沪伦通可帮助英国企业从中国储户那里筹得资金,并帮助中国企业到伦敦上市。 检验连接中英股市的任何可行性方案是否真正行得通的试金石,在于保荐人是否已从他们在二板市场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一家国际投资公司的负责人说,只有当有伦敦当地投资者可以仰仗的靠谱保荐人为企业背书时,连接中英股市的计划才行得通。 在伦敦二板市场首次公开发行(IPO)的中国企业包括柑橘种植商、连翘种植商、一家风水公司以及石油和*金的勘探商。 然而,由于股价已然下跌,新上市公司的洪流已变细、成为了涓涓细流。 45家仍留在伦敦二板市场的中国企业中,只有几家企业的股票在过去12个月里上涨了其中包括和*中国医药科技(Hutchison China MediTech)和MoneySwap。 而超过12家企业的股价已经腰斩或跌得更低。这其中包括了Aquatic Foods。Aquatic Foods是一家鱼类和海参加工和供应商,该公司于今年2月上市,发行价为每股70便士。如今,该公司股价为每股31便士,令其市值缩水至大约3000万英镑。 今年有5家中国公司在伦敦二板市场上市,但从这里退市的中国公司却多达10家。这10家公司中,有好几家是由于它们的指定顾问不愿再代理它们的业务而退市的。 根据伦敦二板市场的规定,没有指定顾问,上市公司的股票必须退市。这也是Gate Ventures在伦敦二板市场上连一年都没能坚持下来的根本原因。Gate Ventures是一家传媒企业,也是伦敦二板市场最夸张的退市案例。 有关执行控制权的冲突反复出现。今年夏天,运动服企业奈步(Naibu Global)被摘牌,原因是此前该公司驻英国的董事无法与在华运营业务的执行团队取得联系。而山东食品添加剂企业益康国际(Sorbic International)的董事会则失去了对经营业务必需的现金和企业印章的控制权(控制权落入公司首席执行官手中),也以退市收场。 在服装企业明伟鞋服(Camkids),执行人员和非执行人员也发生了冲突。该公司2012年底上市时股价为每股88便士,如今每股却只有约3便士,从而令其总市值滑落至300万英镑左右。该公司现金余额价值估计合每股57便士。 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在伦敦二板市场挂牌的中国企业是否正在被当成公司执行团队或中国基石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在IPO前被拉入伙,在上市后随即将手中的股份抛售)的提款机。部分指定顾问一直试图解决这些顾虑。 比如,木门制造商嘉森(Jiasen)的创始股东曾保留了该公司80%的股份。该公司曾承诺,若公司在去年上市后的两年内退市,中小股东就能以每股82便士的发行价卖出手中股份。如今,该公司股价为每股6便士。 这类承诺存在的问题已在金泉身上暴露无遗。该公司顾问曾与其基石投资者约定,他们的股份有18个月的禁售期。 然而,这些投资者中至少有两名违背了这一约定,而金泉能做的只有表示失望。(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