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7日——年3月13日是第十四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视野不丢生活无忧”。
“世界青光眼周”是由世界青光眼联合会和世界青光眼患者联合会共同发起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旨在提高青光眼的知晓率,加强青光眼的防治意识,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青光眼致盲率。
那么,人们对青光眼的认识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
青光眼只是老年人的专利
尽管很多青光眼患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其实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可能发生青光眼,只是年龄越大青光眼的发病率越高而已。
如果本身有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如眼压高、房角窄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喜欢关灯看手机)也可能诱发青光眼。
误区二
视力好好的不会得青光眼
青光眼常表现为视野缺损,不是从视野中间开始,而是从周边开始的,渐渐影响走路、开车,但视力有可能还是1.0以上的正常视力。
误区三
青光眼没法治迟早要瞎
错!青光眼实际上是一种慢性病,跟糖尿病、高血压是一样的,是终生都需要管控的疾病。特别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虽然不能治愈,但是能够通过长期的用药或手术进行干预,便能控制青光眼,使患者能够终身保持视力,看到美好的世界。
误区四
青光眼就是眼压高
眼压高一般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青光眼,高眼压导致视神经和视野损伤,必须尽早发现治疗,将眼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否则很容易失明。
另一种情况是高眼压症,此时的眼压虽高于正常(一般不超过30mmHg),但视神经和视野没有问题,一般比较安全。
但是研究发现有小部分高眼压症最终也会发展成青光眼,造成视神经和视野的损害,甚至失明!
因此如果眼压高于25mmHg时,一定要采取治疗措施降低眼压哦!
误区五
出现症状再去看医生
青光眼在全球是仅次于白内障的导致失明的原因,“沉默的光明杀手”这个名号更是家喻户晓,青光眼的某些类型在早期的症状不明显,甚至是没有症状的,极易被忽视或与其他疾病混淆。
健康人35—40岁时至少要做1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并保持之后每年1次。
误区六
青光眼手术后就后顾无忧了
青光眼术后并非一劳永逸,青光眼术后也有可能会出现眼压升高,眼睛干涩涨疼,视物更加模糊等情况。因此,青光眼医院复查。
切记,监测随访很重要!
青光眼患者除注意日常护理外,还应按医生指导用药,坚持定期复查,即使经药物治疗或已行手术、病情稳定的青光眼患者也应至少3医院检查一次,以便随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需要医生、患者及家属携手战胜它。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