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青光眼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2月国际高影响力文章红毯秀米诺环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饮食禁忌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208/6051471.html
编者按

十二月是一年里辞旧迎新的特殊月份,收官,开局。无论是临床还是基础研究,我国眼科学者始终保持着探索创新的热情和毅力,在科研的汪洋中乘风破浪,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下面小编带您速览国人眼科学者的学术成果荟萃!

Part1视网膜疾病

中浆的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ExpEyeRes.IF3.

研究团队

医院眼科赵明威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中浆

研究成果

研究纳入42名受试者(中浆患者30例,对照组12例)的血浆样品进行了定量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研究首次发现牛磺酸可能是中浆的生物学相关标志物,并为中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PCV继发玻璃体出血

Retina.IF3.

研究团队

中国医医院眼科陈有信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PCV

研究成果

在例PCV患者只眼中,继发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为12.4%,玻璃体切割术和适当的进一步治疗可显著提高BCVA。出血性视网膜脱离、*斑中心凹厚度和BCVA是最终BCVA的相关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厚脉络膜PCV组与非厚脉络膜PCV组继发玻璃体腔出血有不同的特点和预后。

剥除内界膜对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并非必要

Retina.IF3.

研究团队

医院眼科Sunyi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

研究成果

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只眼进行meta分析,比较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剥除与不剥除内界膜(ILM)的疗效,两组之间BCVA与复发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且ILM剥除组中心凹*斑厚度更厚。所以,ILM剥除对特发性*斑前膜并非必要。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视网膜坏死性病变

Retina.IF3.

研究团队

医院眼科苗恒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巨细胞病*

研究成果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HSCT)后巨细胞病*(CMV)慢性视网膜坏死和血管炎的发生率分别分5.1%和3.4%,需要长期随访。免疫介导的CMV血管炎可能是一种孤立的表现,只能在FFA上发现,这强调了在随访期间定期进行FFA的重要性。

OCTA与血管造影诊断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

BrJ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文峰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

研究成果

研究纳入例(只眼)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患者,经多模式影像诊断继发CNV95只眼(59.38%)。OCTA单独检测CN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47%和98.46%。OCTA还可提供了CNV的形态学特征以判定其活动性,灵敏度为86.67%,特异性为94.29%。所以作者认为虽然OCTA有一些局限性,在临床实践中不足以取代血管造影,但它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无创的方法来监测PIC继发CNV患者并指导治疗决策。

渗出性年龄相关性*斑变性

BrJ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首都医科医院眼科中心GaoLiqin教授

研究领域

AMD

研究成果

应用投影分辨OCTA(PR-OCTA)技术检测渗出性年龄相关性*斑变性(EAMD)视网膜特异性毛细血管无血管区。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EAMD组浅层毛细血管、中间层毛细血管和深层毛细血管的中心凹外无血管面积更大。

广角-SS-OCTA检测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新生血管形成

BrJ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医院崔颖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DR

研究成果

广角-SS-OCTA玻璃体视网膜界面血管成像和SS-OCTA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结构成像以中心凹和视盘为中心,灵敏度高,假阳性率低,可用于临床检测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诊断和监测PDR。

两种治疗方案治疗AMD

Acta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医院黎晓新教授

研究领域

nAMD和PCV

研究成果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试验,将nAMD患者随机(1:1)分为两组:每月治疗组(从基线到11月雷珠单抗治疗每月一次,从12月到23月改为PRN),PRN组(3+PRN)。并根据是否存在PCV对亚组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案都可以改善中国nAMD患者的视力,无论基线时有无PCV。在12个月前,两个治疗方案分别通过11.4和8.2次注射,使患者的BCVA明显增加了12.3和9.6个字母。第一年的视力获益和中心凹视网膜下厚度降低在第二年期间通过大约5次注射得以维持。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与蛋白尿的关系

Acta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首都医科医院王亚星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糖尿病

研究成果

调整全身和眼部参数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OCTA视网膜血管测量值与慢性肾病的全身指标相关。OCTA视网膜微血管参数可作为慢性肾脏疾病的标志物。

VEGF在视网膜下纤维化中的作用

ExpEyeRes.IF3.

研究团队

医院眼科陈大年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AMD

研究成果

激光诱导的灵长类视网膜下纤维化模型,结合多模式成像和ERG记录,是一个有用的系统来剖析视网膜下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探索治疗的基本原理。抗VEGF和抗纤维化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AMD的治疗是必要的。

米诺环素可预防视网膜脱离后的炎症反应

ExpEyeRes.IF3.

研究团队

医院眼科杨柳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基础研究

研究成果

米诺环素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表型的转化,拮抗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其中A20可能起到“桥梁”作用。

ABCA4基因相关视网膜营养不良

ExpEyeRes.IF3.

研究团队

中国医医院睢瑞芳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遗传性眼病

研究成果

ABCA4基因相关视网膜营养不良是由ABCA4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组遗传性眼病,包括Stargardt病、视锥-视杆营养不良和视网膜色素变性。本研究总结了例我国ABCA4-RD的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扩展了ABCA4基因的变异谱,提高了对我国ABCA4基因相关视网膜营养不良患者的认识。

Part2眼前节疾病

角膜缘干细胞的种群及类型

OculSurf.IF12.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LiJinmiao教授

研究领域

角膜

研究成果

单细胞转录组学鉴定角膜缘干细胞群体和细胞类型,并绘制其在人角膜缘基底上皮中的分化轨迹,这一发现为角膜缘干细胞的概念提供了新见解,为了解角膜稳态和疾病奠定基础。

白内障术中切口相关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JAMAOphthalmol.IF6.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白内障

研究成果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切口相关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实时发生率为94.0%(/),手术器械的摩擦与切口相关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关系最大。降低超声乳化能量和时间可降低切口相关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严重程度。

探索角膜缘微环境细胞分离培养

InvestOphthalmolVisSci.IF3.47

研究团队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张明昌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角膜

研究成果

角膜缘微环境细胞被认为是与角膜缘干细胞在解剖上密切相关的间充质细胞,对角膜缘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分化与损伤修复等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比了四种不同角膜缘微环境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在不同系统中比较了它们支持角膜缘干细胞的能力。结果表明,通过中性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得到的角膜缘微环境细胞表达干细胞标记物和支持角膜缘干细胞的能力最强。该研究促进了角膜上皮组织工程中角膜缘微环境细胞分离过程的标准化,为角膜上皮组织工程和眼表重建奠定了新的基础。

Part3屈光不正

3D打印辅助个性化*斑扣带联合PPV治疗近视性*斑劈裂

Acta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医院眼科中心许惠卓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近视性*斑劈裂

研究成果

在近视性*斑劈裂患者中,3-D打印技术可用于预测*斑扣带的压痕高度和位置。3D打印辅助预测*斑扣带与玻璃体切除术相结合,是近视性*斑劈裂的一种有效,安全和准确的治疗方式。

AI识别高度近视患者视力威胁状况

BrJ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人工智能

研究成果

我们使用OCT*斑图像开发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识别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力威胁状况。该模型具有可靠的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可与视网膜专家相媲美,并可用于大规模的高度近视筛查和患者随访。

高度近视眼底最常见眼底改变

Acta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上海交通医院许迅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近视

研究成果

4-18岁高度近视青少年最常见的眼底改变为视盘周围萎缩和豹纹状眼底,眼轴长度是与视盘周围萎缩相关的唯一独立因素。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眼的近视程度高于无近视视网膜病变眼。

我国青年眼部生物学参数

Acta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首都医科医院王宁利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屈光状态

研究成果

本研究提供了一系列青年人主要眼部生物特征参数的参考值,并根据性别和屈光状态报告了其分布。研究表明,等效球径与眼轴长度/角膜半径比值、眼轴长度和玻璃体腔深度有很强的相关性。

Part4青光眼

近视和青光眼视神经乳头特征

ProgRetinEyeRes.IF14.

研究团队

首都医科医院王亚星教授

研究领域

视乳头解剖

研究成果

这篇综述总结了近视和青光眼的视神经乳头解剖学特征,从形态学上可以分为视盘和视盘周围区域,包括α区(RPE及其周围不规则的色素沉着)、β区(Bruch膜存在但RPE缺失),γ区(Bruch膜缺失)和δ区(伸长和变薄的乳头周围巩膜突缘)。

NLRC4炎性小体参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调亡

ExpEyeRes.IF3.

研究团队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眼科张虹教授

研究领域

青光眼

研究成果

NLRC4炎性小体在促进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具有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作用。抑制NLRC4可能作为青光眼性视网膜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数据来源:PUBMED,输入“OphthalmologyANDChinaDec”搜索得到文献,再通过筛选得出国人发表的眼科领域的SCI论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