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在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的指导下,由《医师报》社主办,康弘药业支持,多家媒体共同发起的“守护心灵白衣战士关爱公益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活动旨在整合各方力量,通过联合发起心理疏导和健康科普教育工作平台建设,成立“应激心理疏导小组”,提供医护人员心理疏导通道,开展一对一帮助和支持。邀请专家针对医护人员和公众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各种心理相关主题及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系列心理疏导科普文章多媒体传播、邀请专家联合电视台开展患者教育、尊重医护人员的全民互动活动。活动将通过医师报全媒体平台、今日头条、凤凰网、新浪医药、腾讯健康、网易健康,以及百余家网络媒体融合传播。本期嘉宾
姚克教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浙江大医院眼科中心主任
//
面对战“疫”不要恐慌守住心灵
//
今年的农历新年,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突然来袭。
1月22日,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发出微博,表示经过1天的治疗,已经不发热了。此前,他在疫区援救工作中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所致的肺炎。
据他回忆,在回京的前2天,他曾佩戴N95口罩在发热门诊和临时隔离病房开展紧急救援工作。他认为在发热门诊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当时没有配戴防护眼镜。回京后,他出现的最早症状是左下眼睑的结膜炎,2~3个小时后出现了卡他症状和发热。最终,通过新冠病*核酸检测,他被确诊了。
王广发教授表示,这说明结膜炎很可能也是新冠病*引起,而且是局部结膜首发。因此,高度怀疑是病*先进入结膜,而后再到全身。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防护盲点就在于没有配戴防护眼镜。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拉开帷幕!
那么,眼科医生在此次防控工作中如何开展救援工作?同时如何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职业保护?患有眼科疾病的患者,在这个特殊时期如何得到有效的医疗帮助?普通市民又应如何保护脆弱易感的眼睛呢……
为此,医师报融媒体记者连线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他说,虽然专业决定了我们没有奋战在这场战役的最前线,但我们作为医者的天职和责任,让我们保持着高度的紧张和警惕,后方的战“疫”同样重要。大家不要恐慌,守住心灵,并切实关爱医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就定能打赢这场病*阻击战。
//
眼科医生必须佩戴护眼镜
//
30厘米,这是一名眼科医生通过显微镜查看患者眼底情况时的工作距离。大部分时候,眼科医生为患者看诊、治疗时,几乎都是近距离操作。
姚克教授表示,目前来说,新型冠状病*的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掌握,已知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传播(即呼吸道传播)、气溶胶传播(患者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出现的飞沫,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以及接触传播。此时,眼睛也是暴露在空气中的易感部位。而结膜的泪水亦和口腔唾液、人体血液类似,可能携带病*。在这样的状况下,眼科医生必须配戴防护眼镜进行看诊、治疗,这确能起到一定的防控作用。
目前,眼科医生尚且不需要站到防疫第一线,但已有若干批次眼科医生救援医疗队被派往武汉,根据防控工作的整体要求和安排,随时待命。同时,医院的眼科看诊工作已陆续开放。
“不论是前线,医院,我们对眼科医生们的防护都是比较到位的!同时,医院都已开展了全方位的测体温等监测手段,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姚克教授说。
//
各学科诊疗工作一定要“全国一盘棋”
//
“突发性眼红伴有头痛,这可能是青光眼!突发性视物模糊,视野缺失,眼前感觉有遮挡物,这可能是急性玻璃体出血等紧急情况。或者眼部由于突发外伤造成视物模糊、眼痛的患者,医院就诊!”
姚克教授表示,目前,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医院的眼科患者就诊量大大减少,除了以上紧急、严重的眼疾状况之外,像青少年视力筛查、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我们都建议不需要马上就诊,以免增加外出和交叉感染新冠肺炎的几率。
为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也在网络上做了一系列眼科疾病的科普宣传,并每天开通免费热线,以方便眼科患者了解和掌握日常自行处理的眼部问题。看着一篇篇科普宣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