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青光眼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睛准守护做刺破黑暗的探光者 [复制链接]

1#
又一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是公众对医生职业的赞美和肯定。常听闻群众中流传着“金眼科、银外科”的说法,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认为金眼科的“金”非金银的“金”,而是精细的“精”。眼科医生们的心愿很简单,就是不断精进自我,用精湛技术实行精细化治疗,为患者守护光明。精准治疗,视距需求与散光矫正完美结合我曾经治疗过一位高度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术前仅有0.15的视力,经过治疗,术后达到了0.6。其实白内障患者术前有散光并不少见,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约80%的白内障患者都会合并有散光,40%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合并有度以上的散光。根据专家共识,若术前散光大于75度,就可以进行矫正。但是,合并散光的患者在治疗方案和人工晶状体选择方面与普通患者有别。首先,需要通过角膜地形图判断患者是否为规则散光,若是圆锥角膜、外伤等造成的不规则散光则无法通过白内障手术矫正。同时,人工晶状体分为多种类型,具备散光矫正功能的人工晶状体亦是如此。因此,还需要结合患者对远、中、近不同视距的需求选择单焦点、双焦点或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梁婧主任为患者检查中)例如,有的患者术前会明确表达术后希望所有视距都看得清的视觉需求。而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们也非常希望通过自己专业知识和经验为这类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此,在经过术前严格评估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植入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来满足他们对清晰视力的期待。不容忽视,警惕隐形的“视力杀手”青光眼,这个被称为“隐形视力杀手”的疾病,往往在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视力已无法挽回。然而,通过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许多患者仍有机会保持良好的视力。值得注意的是,青光眼遗传几率约10%,如果有亲人尤其是直系亲属有青光眼病史,医院进行筛查,排除遗传因素的风险。此外,高度近视、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也属于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上述群体应定期接受专业检查。小苗头莫忽视,青光眼早期可能出现眼部胀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部干涩、恶心呕吐等症状,但也有许多患者症状表现并不明显,往往难以引起重视;一旦疾病发展至晚期,治疗效果将大幅受限。预防青光眼的关键在于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以减少用眼疲劳。保持充足的光线,避免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阅读。此外,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的患者,建议小口喝水,避免一次性饮水过多,以预防眼压升高。切勿拖延,青光眼和白内障联合治疗白内障分为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在膨胀期,晶状体体积增加,可能推压虹膜导致房角关闭,从而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因种种原因延误治疗而导致白内障发展至过熟期的老年患者,此阶段晶状体皮质溢出,堵塞小梁网,也可能诱发青光眼。在此呼吁广大患者,医院进行治疗,不要因为拖延致使病情复杂化,得不偿失。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我们会根据病因进行分析,探查青光眼与白内障之间的关联。如果青光眼是由白内障引起的,我们会优先考虑进行白内障手术。相反,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我们首先要控制眼压,之后再进行白内障手术。此外,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联合手术也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梁婧主任查房中)很多患者期待术后能够恢复全程视力,这需要根据病情进行评估。对于早期青光眼患者,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和精细的手术,仍有机会植入全视觉三焦点等功能性人工晶状体,恢复远、中、近都清楚的全程视力。避免“踩坑”,这些防治误区要规避很多人认为白内障必须完全成熟后才能手术,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实际上,只要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至影响正常生活,就应及时进行手术。若放任白内障发展至成熟期,晶状体核变硬会导致手术难度和风险显著增加。因此,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至关重要。据我所知,还有一些虚假宣传声称可以通过点眼药水或使用眼贴来治疗白内障。需要郑重提醒的是,目前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因此患者切莫听信传言,应采取科学的方式解决眼部问题。在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方面,公众也极易陷入误区,例如,希望植入“最好的”或是亲朋好友的“同款”。实际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以眼底病患者为例,若患者眼底疾病严重,功能性人工晶状体可能无法发挥预期作用。因此,更重要的是根据具体的病情和视觉需求进行个性化选择,不可盲目跟风。医师节,不仅表达了对医生的尊重和敬意,也承载着对职业精神的传承。随着科技的发展,眼科领域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时常要求自己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扎实理论基础,努力学习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先进的诊疗手段。同时,保持临床与科研齐头并进,以科研成果造福广大患者。尽管医生不是超人,但我愿意用自己的平凡,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光明和希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