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青光眼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阳能光伏产业重入扩张通道 [复制链接]

1#

太阳能光伏产业重入扩张通道


每年的年底,都是光伏厂家的淡季,但今年各个厂家都是加班加点。从单晶硅厂、切片厂到电池片和组件厂,周末都没有休息的时候。上海普罗新能源公司总裁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即便是光伏产业最火的2007年,12月份开工的产能也只有50%。可想而知现在的局面是什么。


从取消合同、订单下降、库存增加、开工不足、市值缩水,大厂放慢扩张速度,小厂或关门或休眠到全天24小时运转、订单还多得做不完,中国光伏产业出现戏剧性的吊诡。


2月1日,常熟阿斯特阳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对外高调宣布,计划在今年4月从820兆瓦扩产到1200兆瓦,产能增加50%。该企业去年8月才把产能从600兆瓦扩大到800兆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说,从2009年第四季度起,国内光伏企业重拾因金融危机而搁置的扩产计划。


老企业扩产的同时,新兴企业纷纷加快进入步伐。


2009年12月,全国各地上马的光伏产业不计其数。蔬菜之乡山东寿光也筹划打造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协议总投资40亿元;英利集团、京能集团、京仪集团等机构和北京市延庆县*府签订了总额为40亿元的产业项目投资协议,其中涉及太阳能光伏电场、太阳能光伏电池等。


短短一个月后,2010年,南京高新区1月29日与台湾中环集团旗下富阳光电签订薄膜太阳能投资协议,富阳光电将在高新区设立薄膜太阳能生产基地,总投资规模6亿美元,预计2015年总产能达到300兆瓦。


现在新进来的企业更多,恒基伟业要打造500万千瓦的基地,汉能也要打造500万千瓦的基地,这种盲目乐观潜藏着很大的风险。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对《瞭望东方周刊》说,2009年底,德国收紧市场的呼声很高,值得中国企业注意。


产能新扩张


1月底,太阳能光伏产业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德国*府的拟削减计划。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告诉本刊。


在德国*府公布的最新太阳光电补助费率中,太阳能屋顶系统从4月1日起将下砍15%补助费率。规模较大的太阳能地面系统在7月1日实施新补助费率,但下砍幅度高达25%。


目前,国内一半以上光伏产品的出口地集中在德国。姜谦说。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则认为,德国市场补助费率的削减,将使市场供求产生新的变化。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新的产能扩张速度很厉害。通常启动的产能在一年左右就会释放出来。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一批企业会遇到和2009年一样的困境。


高纪凡研究发现,中国光伏产业这些年一直是在供需波动中发展的,波动周期是24个月。


2006年第四季度起到2007年上半年,是第一次波动。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上半年,是第二波动期。现在又面临着新一轮波动。这种波动,有市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和产业产能扩张周期有关。高纪凡说。


他向本刊解释说,光伏市场是双向调控机制。在对待供求方面,*府看的是已经安装的量,投资人和企业看的是实际产能,企业总是提前准备扩张产能。这两者之间有12个月的时间差。产能扩张到产品下线时间一般是9个月,所以说新生的产能总是受到压力。


就像现在来说,*府看到企业困难,启动了国内市场。中国市场已经大到支撑整个光伏行业的产能了吗?还远远没有,真正的安装量在全球市场上连5%都不到。但这导致了一些新兴企业和二三流企业想象性的市场利好,地方*府投资欲望和力度也在加大。


李俊峰认为,尽管2009年形势比预期要好得多,但两头在外的局面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出口仍有98%。光伏产品的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的比重也在提高,2009年已占到40%~45%,对国外市场依赖度更高了。一旦国外市场*策进行调整,就会对我们造成冲击。


高纪凡认同这个说法,2008年底至2009年一季度,行业危机固然有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需求低迷原因,但主要还是西班牙*府停止市场补贴。


2009年全球总需求量比上年只增长了10个百分点,但中国光伏企业产能增长了100%。老企业比如天合接近100%,英利、尚德等大企业增长都在60%~70%。李俊峰告诉本刊。


非理性价格之问


由国家能源局主导的第二批光伏并电站近期启动。据悉在内蒙古、陕西等8个省份开建的电站,其装机容量高于第一批示范项目敦煌电站,单机容量在10~50兆瓦之间。


对装机规模的限制是为了防止招标过程中出现的电价的非理性竞争,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史利民分析说。


尽管一年过去,但作为我国首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敦煌电站招标会上激烈的价格厮杀让业内记忆犹新。


为了获得开发权,包括五大发电企业(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在内共有18个联合体竞价。其中,隶属于央企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国投电力投出了0.69元/度的电价,不仅在18个联合体的全部报价中最低,而且明显低于当时2~3元/度的行业平均成本。0.69元/度的电价被业内称为故事,并认为有不惜亏损争抢项目圈地的嫌疑。


2009年6月下旬,中广核能源公司牵头的联合体最终以1.09元/度的电价在这一项目的招标中胜出。


但业内仍然有企业腹议这一标杆电价,原因是行业内的尚德、英利、天合等13家企业在洛阳宣言中提到整个产业的近期发展目标:到2012年,将把上电价成本控制在1元以内。


2008年,业内认为电价在3~4元,光伏电站项目才有盈利的能力。到了2009年,一下子降到了1块多,这是多大的降价幅度!史利民慨叹。


按照成本测算,光伏企业可以接受的上电价还是在1.3~1.5元/度。史利民说,为此商会向*府部门建议,扩大规模,让非理性投标的人赔不起,同时可以不采取最低价中标,争取平均价格来决定最终电价的合理性。


但高纪凡认为,整个中国的市场不管怎么做,无论用标杆电价也好,还是招标法也好,有两点可以看到,未来3年需求量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但价格可能是恶性竞争。


然而自从0.69元/度震撼性价格爆出后,光伏业界对上电价应该在哪个区间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分化。一些以薄膜技术为主的企业,曾经向媒体暗示,薄膜技术和目前被大量应用的多晶硅技术相比,造价低廉且转化率高,在2~3年内发电成本将降低到火电调峰时的成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