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青光眼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金刚经中的一些字词读音的确定 [复制链接]

1#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金刚音义

这是一篇介绍金刚经正确读音的文章,因为文中有许多梵文字母(罗马拼音)及汉语拼音的注解,为便于大家阅读,梵文输入借用了Arial字型。如今金刚经读音各异,为了确定其正确读音,笔者作了必要的考证。当然我是当今普通话为标准,这也是想给读者提供一种方便。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时,是以当时的官话(即当时的普通话)为准,时代变迁,时隔远久,如用今普通话去读古本金刚经,肯定有较大困难。其中牵扯到许多梵文的发音,笔者尝试着作了变更和注释。另外诵读者方言异,我认为不必强求一致。故本文只供参考。

梵语prajn(上有~)ā。汉译作般若、波若、钵若、般罗若、钵剌若、钵罗枳娘等。慧琳音义十二曰:“般罗若,正云钵罗枳娘,唐云慧或云智慧。”比较接近梵语的读音,应按慧琳音义读作钵罗枳娘,但人们大多愿从简,而读作般若,鸠摩罗什大师译经时,是以长安官话为准,即读“般”为“播”(bō),“若”读为“惹”(rě)。今以约定俗成为宜,故读作播惹(bōrě)。

梵语pāramitā,汉译波罗蜜多,(实应读波罗蜜达)从简为波罗蜜。波读如播(bō)。

舍卫,梵名s(上有ˊ)rāvasti(上有·)又名曰舍婆提城,尸罗跋提,舍罗婆悉帝夜城。《一切经音义》:“正梵音云室羅伐悉底國。”舍读如社(shè)。

梵名jetavana-anāthapind(nd下都有·)asyārāma。《一切经音义》:“祇樹,梵語也,或云祇陀,或云祇洹,或云祇園皆一名也。正梵音云誓多Jeta,此译为胜,波斯匿王所治城也。”“祇”《唐韵》巨支切,音歧;平声[支韵]读如奇(qí)。祇应从礻从氏,从衤非。

著衣持钵的“著”读如卓(zhuó),《康熙字典》:“《类篇》陟略切,音芍(同灼音),被服也。[晋书.宣帝纪]:‘关中多蒺藜,帝使*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地木屐前行。’”又《汉语大词典》:“著衣,穿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谢遏夏月尝仰卧,谢公清晨卒来,不暇著衣。’”

《广韵》北末切;入声[曷韵],读如播(bō)。

读如起以(qǐyǐ)。

归也,读如环(huán)。

《唐韵》居迄切;《说文》“止也”;入声[物韵]读如器(qì)。

《广韵》芳无切,布也,陈也;平声[虞韵]读如夫(fū)。

《唐韵》子力切;就也,读如急(jí)。

《一切经音义》:“上疋绵反,……下坛懒反。”偏读如篇(piān),袒读如坦(tǎn)。

膝《广韵》、《集韵》等皆作息七切,音悉(xī)。著《辞海》:“著,张略切,附着也。”古音读卓(zhuó),今音读昭之阳平声(zháo)。如《实用汉语词典》:“着(著)zháo动词,接触、挨上;例:敌机的飞行员刚刚着地,就被包围了。又《现代汉语词典》:“着(著)zháo,接触、挨上;例: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读如富主(fùzhǔ)。

梵语anuttara-samyak-sam(下有·)bodhi。阿,《唐韵》、《集韵》等均作于何切,音婀(ē)。今读啊(ā),我们译音的原则应以接近梵语音来确定汉字,故读为啊(ā)。耨,《广韵》奴豆切,音nòu。藐,《唐韵》亡沼切,音眇(miǎo)。

读如祥(xiáng)。

读如地(dì)。

唯,读如伟(wěi)。《一切经音义》:“维癸反,案唯者谓膺尊干命,亟敬之辞也;[礼记]:‘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郑玄曰:‘唯恭于诺。’[说文]:‘唯即诺也,从口隹声。’(隹,古唯字)”

读如勒(lè)。梵语sukha,汉译素佉,又曰苏吉施罗。遇好缘好境而身心适悦也。《佛地论.五》曰:‘适悦身心名乐。’[南齐]萧子良《五住子》:“今徒有愿乐之心,不行愿乐之事,未见其果;犹若绝粮思味,其于饥渴终无济益。”乐,入声药韵;《佩文韵府》注:“乐[唐韵]卢各切,[正韵]历各切,音洛。”

读如魔喝飒(móhēsà),即摩诃萨埵,梵语mahāsattva。

读如聂盘(nièpán)。

量读如亮(liàng),去声漾韵,《广韵》、《集韵》皆作力让切,音亮;限也,无量者无限也。《淮南子》:“末世之*,上好取而无量,下贪狠而无让。”

数读如树(shù)。

,汉语“行”在梵语中,代表三种不同的意义,当行代表梵语caryā或carita时,有两种意义:(一)意谓动作、行为。(二)指为到达悟境所作之修行或行法。如行解相应、行说一致、教行证、教理行果之‘行’,意即对于知解言说之实地践行。

在汉语中“行”多音多义字,在古汉语中,当读平声时,为[庚韵]读如蘅(héng),《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正韵》皆何庚切,并音蘅。今方言仍有读蘅者,有许多大德念诵经文也读蘅,如普贤大行,行仍读蘅;此传承者,无可非议也。而今注音,则以普通话为准,读如形(xíng)。

当读去声时为[敬韵],《广韵》:“下孟切,胻(héng)去声”今音读为幸(xìng),《汉语大词典》亦注为(xìng),作行迹讲。但今人多读平声,为了区别“行”代表两种不同的意义,在作行迹讲时,我们取了去声读如幸(xìng)。

在经中有两种:(1)读平声如“行于布施”,又“以须菩提实无所行”等,作办事、从事、做事讲。(2)读去声,如“乐阿兰那行”。《佩文韵府》引《北史羊烈传》:“魏太和中,于兖州造一佛寺,女寡居无子者,并出家为尼,咸存戒行。”又引白居易诗:“少有人知菩萨行,世间只有敬高僧。”其中“戒行”、“菩萨行”的“行”,注曰:“行胡孟切,幸去声,敬韵”可证。

经中的不字,有三种读音,第一种读如布(bù),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之前,表示否定;如“不住色布施”、“不住于相”等。第二种读如否(fǒu),用在问句之尾,表示疑问,如“东方虚空可思量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不?”等。第三种读如弗(fú),意为不是的,不可以的。如“不也,世尊”即是。

量读如凉(liáng),作计算、估量、商量、衡量讲;[阳韵]《唐韵》、《集韵》、《韵会》皆作吕张切,音良。《佩文韵府》平声[阳韵]中引《管子》:“道不可量,德不可数”又:“审用财,慎施报,察称量”又引元稹诗:“闲坐思量小来事,只应原是梦中游”可证。

说教也,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意謂應依我所說之教而住”,教读如叫(jiào)。

读如易(yì)。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滂禾切,音坡。又并普火切,音叵,又同叵,疑问词也。《一切经音义》:“頗有,普我反或作叵,語辭也,叵也。”憨山《金刚决疑》:“颇,犹可也。”又《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经论中多有颇有之语。玄应音义六曰:‘颇诸书语辞也。’应法记曰:颇者,有无未决之辞。”颇,读平声pō,或上声pǒ均可。

经中有两种读音,第一种读如建(jiàn),作看见、看到讲。如“可以身相见如来不?”“若见诸相非相”等。《唐韵》、《广韵》均作古甸切,坚之去声,音建。《说文》:“视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第二种读如献(xiàn)。作显露、出现、呈现讲。《唐韵》胡甸切,《集韵》、《韵会》、均作形甸切,并贤去声,音义同现。《易.乾卦》:“见龙在田”《疏》:“阳气发见,故曰见龙”《佩文韵府》于[霰韵]中注曰:“见,胡甸切,露也,俗作现”并引《水经注》:“石壁上有佛影见,长三尺许”《月令广义:》“有鸟呼佛见,名佛见鸟,朦胧中佛像见焉”为证。

为字在经中两种读音,五种意思。第一种读音:平声支韵《唐韵》薳支切,音沩(wéi)。(1)作也,造作也。如“以此为实”“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2)作称作解;如“须陀洹名为入流”又“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即是。(3)是也。如“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宁为多不?”(4)作认为、当做讲,如“凡夫之人以为有我”又“人中最为第一”等。(5)被也,如“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6)如也。“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又“则为有佛”。(7)成也,如“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

第二种读音:去声[寘韵]《集韵》于伪切,音蔚(wèi)。(1)向也,对也,如“如来为发大乘者说”,又“为他人说其福甚多”。(2)因为、为了,如“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

读如插(平声chā)别。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作息七切,音膝(xī),皆也。

读如乏遇(fáyù)。

疑问词,读如爷(yé)。

宁,去声[径韵],《集韵》乃定切;读如泞(nìng)。《汉语大词典》:“宁读nìng,副词,表示语气,相当于乃、曾。”《一切经音义》训为平声,今不取。

读如记(jì)。

梵语srota-āpanna,全称须陀般那,简译为须陀洹;读如虚驼环(xūtuóhuán)。

梵语sakr(下有·)d-āgāmin。是二果罗汉,又称一还果;指已断三界见惑,又断欲界思惑(思惑亦有五:一.贪,二.瞋,三.痴,四.慢,五.疑;共十品)前六品,尚有两番生死,一生天界,一来世间,故曰一往来。

梵语anāgāmin。旧译作阿那伽弥、阿那伽迷。略称那含。意译不还、不来、不来相。阿那含,汉译音读如啊纳寒(ānàhán)。关于那的读音,过去大都读如挪(nuó),这是因为那在古汉语中读挪;“那”属于平声歌韵,《广韵》诺何切《正韵》奴何切,音傩(nuó)。但在译音时,应读如纳(nà),这是因为接近梵语音的缘故。又《辞源》:“那–nà;译音字。见那伽、那落迦、那罗陀、那烂陀等。”所以我们在经中,“那”均音译作纳,而不读挪。

梵语aran(下有·)a-samādhi。谓住于空理而与他无诤之三昧。

无诤梵语aran(下有·)ā。音译阿兰那。诤,即诤论,为烦恼之异名。在汉语中,诤《唐韵》、《集韵》、《韵会》皆作侧迸切,争去声。为“请指其失,谏诤救正之义”诤又通争,为争斗之义。过去经中诤的读音平去声皆有,我们取去声;如《佩文韵府》引《世说补》:“佛家无诤,法师何以屡构斯难?”注曰:“诤,侧迸反,争去声。”

三昧梵语samādhi,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故曰定。三昧,读如三妹(mèi)。

《佛学大词典》:“阿兰若,梵语aranya,之音译。又作阿练茹、阿练若、阿兰那……。略称兰若、练若。译为山林、荒野。指适合于出家人修行与居住之僻静场所。”读如啊蓝纳(ālánnà)。

譬读如辟(pì)。

阿读如啊(ā)。

读如易去(yìqù)。《佩文韵府》引《春秋序疏》:“文辞约少,则义趣微略”注曰:“趣,去声[遇韵],七句切,音去。”

读如替类(tìlèi)。

梵语pratigha或dves(下有·)a,音译作醍(tí)鞞(pí)沙。又作瞋恚、瞋怒。心所(心的作用)之名。(以上摘自佛学大词典)瞋,在古汉语中为平声[真韵]。《广韵》昌真切。读如陈之阴平声(chēn),怒也。此字应从目,从口非。

《唐韵》居况切,《集韵》、《韵会》、《正韵》皆作古况切,音狂(kuáng)。《说文》:欺也。

读如比(bǐ)。

均平声,读如撑凉(chēngliáng)。称量本谓测物之轻重也,引申为衡量、揣度。

谓其轻重无法量度也,称亦读如撑(chēng)。

谓其长短无法量度也,量读如凉(liáng)

分(fēn),平声[文韵]。[唐韵]府文切。《旧唐书.太宗纪》:“于时海内渐平,太宗乃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行台司勋郎等,十有八人为学士,每更直阁下,降以温颜,与之讨论经义,或夜分而罢。”

梵语yāna。音译为衍那。有乘物、运载、运度等意。指能乘载众生,运至彼岸者;亦即指佛陀之教法。在古汉语中,乘是车的意思,一车四马谓之乘。乘去声[径韵],读如圣(shèng)。又《禅灯录》:“禅有浅深阶级,一小乘,一大乘,顿悟自心无漏智,此心即佛曰最上乘。”《宋沙门契嵩原教篇》:“五乘皆统之于三藏,一人乘,二天乘,三声闻乘,四缘觉乘,五菩萨乘;后三乘导其徒而出世也,前二乘以欲不可辄去,就其情而制之也。”《康熙字典》注:皆读去声。又曰:“按[韵瑞]引乘入平声,误”。然观唐以后,辄有读平声者。如白居易《赠宗密上人诗》:“尽离文字非中道,长住虚空是小乘。”又宋苏轼诗:“崎岖真可笑,我是小乘僧。”今仍有读为去声者,然习用既久,约定俗成皆读平声chéng(第二声),矣。

荷,上声[哿韵],《广韵》胡可切,读如贺(hè);谓置物于背也。担,《唐韵》、《集韵》、《韵会》均作都甘切,[覃韵]读如丹(dān),谓置物于肩也;担不能读成去声。佛教认为荷担与‘荷负’、‘荷法’同义,皆谓护持佛教大法,担负佛法相续之责。如法华经曰:“为如来肩所荷担”。

乐,去声[效韵]鱼教切,音要(yào),欲也,爱好(hào)也。

著,执著也,读如卓(zhuó)。见,去声[霰韵],读如建(jiàn)。此处作见解讲,《汉语大词典》引《晋书.王浑传》:“私慕鲁女存国之志,敢陈愚见,触犯天威。”

著此处亦读如卓(zhuó)。

同花。亦读huā。

散播也,去声读如鏾(sàn)。

《广韵》徒果切,音剁(duò);落也。

《佛学大词典》:“梵语asam(下有·)khya之音译。为印度数目之一,无量数或极大数之意。又作阿僧伽、阿僧企耶、阿僧、僧只。意译不可算计,或无量数、无央数。”阿僧祇,读如啊僧奇(āsēngq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梵语Nayuta,又作那庾多,那由多,那术,那述。数目名,当于此方之亿。……那由他,隋言数千万。’玄应音义三曰:‘那术,……或言那由他,正言那庾多。当中国十万也。”那由他读如纳油塌(nàyóutā)。那、他二字,均为平声[歌韵]那,诺何切,音挪(nuó);但在经译时,读如纳(nà)。他,托何切,音拖;《正字通》:“方言呼人曰他,读若塔平声”。(若以今普通话为准,来译梵语,应读作纳油达)

梵名s(上有ˊ)ākya–muni,汉译读如世家谋尼(shìjiāmóuní)。

去声[漾韵]补浪切,读如棒(bàng)。

少,上声[篠韵]书沼切,音shǎo,不多也。

《唐韵》古玩切,[翰韵]官去声。《说文》:“谛视也”,今作平声[寒韵]读如官。

《佛学大词典》:“梵语upāsaka之音译。又作乌波索迦、优波娑迦、伊蒲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之男居士。”塞读如色(sè)。

《佛学大词典》:“梵话upāsikā之音译。又作优婆私诃、优婆斯、优波赐迦。译为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宿女、信女。即亲近三宝、受三归、持五戒、施行善法之女众。”夷读如移(yí)。

本文来自忍冬野老的博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