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青光眼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许迅选对了目标,就会坚持到底指尖上 [复制链接]

1#
皮肤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k/mip_6185588.html

青年人的眼睛里燃烧着火焰,老年人的眼睛里放射出光芒。

——韦尔连

有些人认为我的手术水平就是靠给患者做手术练出来的,其实是不全面的。我在给患者做手术前,都是先在动物上练习。我用来练习的动物眼睛,没有上千只也有几百只。

一家七八个人中,有三四个人失明。我逐渐意识到,中国已进入了糖尿病发病率骤升的年代。

上医治未病。不能等患者病情进入终末期才去介入,而是早期就应该阻止病情发生发展。

——《指尖上的光明》

选对了目标,就会坚持到底

一波三折,我成为一名眼科医生

年,我18岁,面临中学毕业。按照国家当时的规定,我毕业后只有读技校、下农村两个选择。但在毕业分配前的几个月,我听到一个好消息:国家恢复高考了。

作为高考改革后的第一届应届考生,同积累了10年的社会上的才子一起考大学,竞争很激烈。

选择什么专业,我心里没底。对我来说,考上大学就行了,对父母来说,他们希望我能选一个适合我的、我又喜欢的专业。

当时,父母觉着学医挺好。

我在接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前,数理化基本没学过,听到高考恢复时,自己也很慌。学医对数理化知识也有要求,但更多需要的是综合运用能力。所以我就遵循父母的意见,考取了当时的重点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在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当时是全国统一考试招生,我自以为考分比较高,但跟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一比,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和这么多有才华的人在一起学习,整个医学院期间的学习压力还是非常重的。

毕业后,选择什么科室也颇费周折。因为内科和外科医生知识面更广,更有用武之地,所以父母希望我选大内科或大外科。然而,我有自己的主见,那就是成为一名眼科医生。当时,我父亲的一个同学做了40年眼科医生,她说她没有后悔。在她的鼓励下,我坚定了自己从事眼科专业的决心。

进医院的眼科也并不顺利。医院计划让我从事外科,但是发现我三个志愿全部填写的眼科,因为这件事领导特地找我谈话,无奈我“屡教不改”,领导只好破例为眼科增加了一个名额,我终于如愿以偿,进入眼科。

对自己有兴趣的领域,在合理的情况下,还是要坚持的。

面临诱惑,也最终坚持了下去

进入眼科后,我发现科室的整体氛围非常好。时任眼科主任的赵东生教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因为他的严格要求,到现在为止,我写的病史、我自己的签名一直都是他人能看得懂的字迹。

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对我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其实,那时我们面临着很多诱惑,比如当时可以去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的机会。要抵制住这些诱惑,很不容易。当时我们都很穷,我毕业一年后的转正工资每月只有61块。当时听说去国外发展可以赚几千块,的确很让人动心。但是为了金钱抛弃自己喜爱的事业和专业,我下不了这个决心。

凡事贵在坚持。既然选定了目标,就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努力实现预定目标。

当年恢复高考后,科室两届共招进8个毕业生,其实能坚持到最后的还是少数。8个人中,算上我目前只有2个人还在坚持。

做手术的机会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我进入科室后,也是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那就是每天早上擦诊室的桌子。那时科室卫生都是我们自己搞,高两米以上的窗子我主动去擦。赵东生教授在*治运动中曾被罚过扫厕所,据说赵医院里最干净的厕所。所以,即便是打扫卫生,也一定要干得“清楚”。

上级医师看我擦桌子都擦得很认真,接下来就让我跟主任去手术室做拉钩、拆线的工作。做助手时,手脚一定要麻利,眼明手快。看到主刀医生皱眉头,你要想到你哪里没做好。当他眼睛瞄旁边时,你要理解他下一步会做啥操作、需要什么器械。他如果说线要多一点,你就要把手术缝合线在最短的时间里穿三根给他。

当时张皙教授早上8点来上班,我7点以前一定到病房。张皙教授来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听我汇报患者当日的病情。只有这些工作做好后,上级医生才会放心让你真正的给患者做手术。

张皙教授的手术做得非常精细,这在我们眼科领域里都非常有名。如果我准备做一个新手术,我必须在手术前一天晚上把非常详细的手术方案写成书面格式交给张皙教授审核,她通过后我再做。如果她认为我还有关键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就不会放心让我来做。所以,我在跟随张皙教授做手术时,都会很主动、认真地去观察,并揣摩她做手术时的思路。

对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开始时她会让我主刀,她在旁边看着。觉着我过关之后,她就在我做这类手术时不再在旁边看,而是找个护士台等我,如果手术中出现问题就随时打电话找她。那时还没有手机,我手术一结束,第一时间给她打电话汇报。等到她相信了我的能力之后,她就会让我独立完成手术,也不再在护士台等我电话,而是告诉我手术中出了任何问题由我自己想办法解决。

很多人都很羡慕我,因为我在30岁时就管了30个床位。整个病区的手术,张皙教授会做一小部分复杂的手术,剩下的手术都是我来做。有些人认为我的手术水平就是靠给患者做手术练出来的,其实是不全面的。我在给患者做手术前,都是先在动物上练习。我用来练习的动物眼睛,没有上千只也有几百只。现在很多学生总埋怨老师不给他动手的机会,其实是他不懂得如何去争取机会。只有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老师才会放心将患者托付给你。

除了做手术的本领,我还学到了创新能力

除了做手术的本领,我从老师身上学到的另外一点,就是临床的创新能力。

国产全氟丙烷(C3F8)是张皙教授最早在大陆推广,然后把它分成小包装,申报专利,推广到了全国。她在气体眼内填充方面做出的贡献,是我们当代玻璃体手术中绕不开的一段路。

我在跟随张皙教授开展临床实践的同时,也参加了很多临床研究。20世纪90年代做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时,要同时做兜带手术。后来我发现,兜带如果扎紧,裂孔后缘可能会哆开。当时我就想,在处理一些大裂孔,特别是巨大裂孔时,能不能不做兜带?

那时我35岁,正处于有一些创新意识、胆子大、想法多的年纪。我为连续13例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做了玻璃体手术,全部采用国产重水,国产C3F8,全部放弃了兜带,最终有12例患者获得了成功。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时还没有往国外投文章的意识,于是我把手术成果整理成文章并投到《中华眼科杂志》。我的名字对专家们来说是陌生的,文章内容对则是新的。编辑部让我把13例患者的手术前后资料都提供给他们审核。之后,在一次会议中,我见到了《中华眼科杂志》的论文评审人黎晓新教授。她对我说:“你的文章我在审核,写得很好!”我当时特别开心。

面对患者,永远都要多学习

我年留学回来,在老师的建议下,我选择做眼底病专科。期间有一位患者给我的印象很深。这名患者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难度大,当时许多患者全身情况复杂,发病机制不清楚。但是这位患者和他的家属都患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家七八个人中,有三四个人失明。我逐渐意识到,中国已进入了糖尿病发病率骤升的年代。未来中国的眼底病领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遗憾的是,我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做的第一例手术并没有成功。把患者的玻璃体血去除后,患者还没出院,就演变成新生血管型青光眼,当时治疗新生血管型青光眼的抗血管生长因子药物还没问世,因此我们对此束手无策。

这次失败导致我迟迟不敢为第二例患者进行手术。翻阅大量国外文献后,我发现国外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从那时起,我决定将我的工作重点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面。

张皙教授非常支持我,给我提供了大量病例。我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研究、临床路径、围手术期安全、术后用药注意事项、术后随访流程等方面做了全面探索和规划。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病房收治的患者有一半以上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另一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让我现在想起来还觉着后怕。这名患者术前状态良好,手术做了气体填充,患者出现眼压高表现。我咨询内分泌科医生,认为给予患者降眼压药物甘露醇不会影响血糖控制。结果用药后,患者发生了急性肾衰竭。我立即邀请肾内科医生会诊,肾内科医生是我大学同学,他说严重糖尿病患者一般肾功都不太好,甘露醇分子量太大,常会导致肾衰。对患者实施抢救后,我和我的这名同学守在值班室一整晚都没有回家,第二天看到患者从无尿变成有尿后,才离开。

从这件事上,我得出的教训是,永远不要认为自己知识已足够,永远都要多学习,多仔细地观察患者。

医生这个职业需要爱心和责任感

做医生一定要有爱心和责任感。例如,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医院诊室问诊的医生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有1亿多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多万合并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并发症。而中国专职的眼底病医生却不足个。也即,一名医生要负责1万个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如果全靠患者上门求医,这不现实。

上医治未病。不能等患者病情进入终末期才去介入,而是早期就应该阻止病情发生发展。所以,对于公益事业以及科普宣传,我和我的团队一直都认为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这些年来眼科的发展非常快,原来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斑变性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眼科疾病的重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视眼成为新的问题。

上海地区数据显示,90%的高中生都患有近视,其中17%是高度近视。人们还认识到,高度近视未来将对我国国民健康素质产生重大影响。目前,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已成为上海市中心城区成人致盲原因的第一位。

年,我国预计将会有约18%的人口成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眼会引起各种并发症,而且这些并发症往往会在40岁以后出现。如果我们将高度近视的严重性告知广大家长和患者,通过预防和及早介入,是可以避免青少年发展成高度近视的。

呼吁民众重视近视的防治,有人认为我“多管闲事”,但我觉着这是我作为眼科医生的一项重要责任。

对学生,我将德育放在第一位

我年就担任了研究生导师。目前为止,我有很多学生已经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室主任。尽管我还在继续工作,但我的学生已经很有经验,比我更有冲劲,更有成就。

很多人都认为我收学生只收排名第一或第二的学生,其实不能这样来理解。我们跟其他学校一样,学生可以选择老师,但是老师不收这个学生一定要提出理由。而当一名成绩很好的学生来找我,我很难找到充足的理由拒绝他。

我对自己的学生有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做人要正派,对患者要有爱心;做科研要讲诚信,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投机取巧。

我对学生的要求,始终是将德育放在第一位的。其次,还希望他们能有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患者的信任是我最幸福的事

我从外面进到诊室时,常发现整个楼道都是前来就诊的患者。这反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的优质医疗资源还有限;第二个,就是患者信任我们,所以才纷纷前来就诊。对这份信任,我们是不能辜负的。

患者对我的信任,是我觉着最幸福的事。

许迅口述,尹晗采访,李东燕撰稿

许迅教授采访视频

许迅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眼科中心主任,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及视觉科学系主任,上海市眼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及眼底病学组组长。主持国家级项目和课题十余项,发表SCI收入论文百余篇,领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共4项。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上海市劳动模范等。

▽扫码识别小程序

购买《指尖上的光明——30位眼科医生的故事》

您用于购买此书的每一分钱都将捐献给眼科公益基金会

包邮哦亲!

系列故事回顾黎晓新:每一位医生都应该感谢病人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马志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寻找光明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节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