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青光眼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门诊特殊病慢性病政策 [复制链接]

1#
年12月13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学术会议以线上直播的形式成功召开,各路学组专家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吸引了近万人次前来观摩学习,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场学术大会,欣赏眼视光学组大咖们的精彩分享吧!熙来攘往专家聚百花齐放共争鸣会议伊始,吕帆教授和瞿佳教授分别为本次线上会议致辞;吕帆教授回望即将过去的年,眼视光学组经历了从线上到线下再到线上的会议模式,形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热情、是态度;而正是这样的热情和态度才让众多专家在今天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近视防控和眼健康的相关话题,相信今天各位专家的分享必定精彩绝伦,也相信本次视光学组学术会议必定能圆满结束!瞿佳教授则指出今年疫情的发生为眼视光学组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与挑战,但各位成员发扬了学组知难而上、团结一致的传统精神,为眼视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次会议一定能够继续发扬学组的优良传统,获得学术上的大丰收,开拓眼视光事业的新局面! 本次眼视光学组线上学术会议的主题众多,专家众多,不仅囊括了眼视光学组的各位专家,更有其他学组专家的倾力支持,数十位大咖及年轻学者围绕着“近视防控相关策略与问题”、“主动眼健康和老龄化时代视觉问题的探索”、“眼科新技术和新进展”等几大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探究,分析了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机制,介绍了各种有效防控近视的方法,分享了对各类眼病的临床研究和思考,探讨了主动眼健康与老年社会视觉功能衰退的关系,展示了眼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以及不同细分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

01

近视防控在路上

首先,瞿佳教授为我们分析了疫情后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难点与对策,他指出,疫情之后,温州医医院团队在温州市开展了四次青少年近视普查,发现青少年近视程度呈现出了一定的上升趋势,并分析了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如电子产品使用过度、户外运动大大减少、近视没有及时矫正、环境改造被迫延后等。综合这些原因,瞿佳教授认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教育体系齐用力,2.改变用眼习惯,3.加强科普宣传。而由张铭志教授所带头的医疗团队同样在汕头进行了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调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向我们分享了在大数据智能时代里,近视筛查档案管理、分析与预警一体化将成为趋势,提倡我们需要将技术手段与医学相结合来提高儿童近视的监测与防控,建立完善的四级近视防控体系。宋胜仿教授则结合自身在重庆市永川区近视防控中的实践情况,向我们介绍了她们的团队在近视筛查、近视宣传、近视防控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并且认为不仅是医疗机构,*府机关也应对青少年的近视情况加以重视。紧接着,杨晓教授结合自身做的角膜塑形镜等方面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近视防控大数据预测模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近视普查中所遇到的繁琐问题,为今后的近视防控数据收集提供了相应的工具,陈浩教授则为我们介绍了近视防控的周边离焦机制,并以此机制为基础,对不同近视矫正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对比,认为需要根据儿童不同情况作出最合适的治疗选择。周翔天教授则从近视研究机制进展等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近视发生机制的最新前沿知识,如巩膜胶原减少、巩膜组织的缺氧可导致近视形成,同时周教授也提出近视的具体机制目前还未明确,仍待进一步的研究去证明和探索。而胡亮教授则从近视矫正后的视觉质量评估这一角度对不同近视矫正方法进行了比较,建议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治方式,以获取高质量的视觉矫正效果。周行涛教授则提出了自己对于近视防控模式的一些思考,也提出了多种预防措施和解决途径,包括呼吁家长和监护人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前移近视防控关口,不同部门之间相互衔接,形成稳定的防控网络系统。杨智宽教授同样提出了自己对于青少年近视防控方面的思考,他表示在近视防控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等着解决,比如配镜验光时的不准确性、阿托品使用的盲从性、近视防控的表浅性,杨教授的问题一针见血,提示我们近视防控不应浅尝辄止,而应追根问底。近年来,近视防控方法层出不穷,ICL屈光手术就是其中一种,但并发症的防范仍需重视。邓应平教授就指出ICL屈光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ICL晶体的破损、晶体植入时的翻转和出血以及损伤了自然晶体等引起。而针对这些风险我们能采取的预防措施有用海绵头充分水化后再拿出人工晶状体;在推注晶体时尽量缓慢,人工晶体在展开后看到标注确认方向后再继续等,这为临床从事或者即将从事ICL手术的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建议。曾骏文教授则从红光治疗弱视的过程中获得了启发,将红光应用到了近视的治疗当中,并结合自己团队所做的研究和实验以及和其他控制近视的方法进行对比,证实了红光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的进展,认为红光作为治疗近视的一种方式在近视防控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02

眼部健康要重视

吕帆教授从主动眼健康和年龄相关视觉功能研究方面提出眼健康问题不仅局限于某一年龄段,而是存在于整个生命周期中。同时我国的老视情况不容乐观,老视问题所引起的一系列后果会成为巨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对社会生产力产生潜在创伤,同时公众对于老视的矫正需求也呈现上升态势。老视的矫正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框架眼镜和接触镜、屈光手术方式、药物治疗等,需要根据患者老视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以解决病人工作和生活的需求。白继教授则提出了自己对于年龄相关的调节力不足人群的屈光问题与治疗策略,他指出患有年龄调节相关不足的人群特点为38-55岁,正处于人生中的鼎盛时期,对于视力的要求也同样较高;因此面对框架和隐形眼镜、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角膜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选择时就应更加谨慎,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做出最合适的选择。而叶娟教授则通过倒睫、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视频的分享向我们介绍了眼睑整形与视觉改善之间的关系,眼睑或睫毛的问题一旦影响到角膜或瞳孔光学区,势必会对孩童视力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弱视,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地诊断与治疗相应疾病,以尽早改善儿童的视觉质量,给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青光眼作为一种致盲性眼科疾病,是威胁眼健康的一大难题。张虹教授从设计目的,材料选择,手术过程,术后护理等方面具体而又全面的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式—XENP,同时在和小梁切除手术、药物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比较当中,XENP仍彰显了其优势,值得推广与研究。张纯教授则认为在当今的智能时代,合理运用AI技术能够在青光眼就诊过程中、诊断过程中、随访过程中帮助眼科医生对青光眼做出精准诊疗,并且认为AI技术不应只局限于青光眼这一眼科疾病,而应推广到更多的眼部疾病中,为病人提供更好更准确的诊疗过程。刘旭阳教授则通过几个病例带我们重新认识了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因为该疾病在诊断过程中经常有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刘旭阳教授认为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才能加以确诊,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出全方位的考虑才能做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诊断。
  在我国,白内障的发生率日渐上升,白内障手术也越来越普及,精准地做好白内障手术以解决患者视力需求也越来越重要,张晗教授就通过不同的病例生动得向我们揭示了白内障术前精准选择和思考的重要性,认为“精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准”是万万不能的,要想做到“精准”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需要一个团队的精诚合作。同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率在我国也逐渐上升,认真做好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的防治准备就必不可少,李凌教授就为我们解读了中国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专家共识,提出我们需要严格按照专家共识对糖尿病白内障进行诊疗,以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03

罕见病例相分享

李甦雁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的诊疗过程,指出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的病因多样且不明确,诊断起来较难,容易误诊,造成预后不佳,堪称眼科疾病中的“伪装大师”,需要通过眼底彩照、造影、OCT、实验室检查如细胞因子等来做出正确的诊断,同时疾病容易复发,需要及时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王鲜教授所分享的疾病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她指出颅内静脉窦血栓中以眼部首发表现的病人大约占30%,不容忽视。并且通过相应的病例逐步分析,抽丝剥茧,结合各项辅助检查做出了最终诊断,使我们对这一疾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04

屈光手术最前沿

角膜屈光手术作为完全矫正近视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但随之而来的术后满意度与眼健康问题也值得引起重视,张丰菊教授通过病例分析,指出影响屈光手术后长期满意度的因素有偏心切削、屈光回退、角膜生物力学下降、视觉质量的下降以及干眼的发生,因此建议对各种手术人群需要制定详细且适合的手术方案,以提供一个更好的术后眼部体验。钟兴武教授则从干眼的角度对角膜屈光手术的眼健康问题做出了分析,他指出在手术源性干眼中由屈光手术所致的排在第一位,发生率在20%左右,同时钟教授也认为屈光手术前对于干眼的评估也很重要,需要加强对术前干眼和眼睑状况的处理,以减少术后干眼的发生率。王雁教授向我们描绘了屈光手术的多元化进展,她指出屈光手术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1.手术方式的多元化,如角膜屈光手术、晶体屈光手术、巩膜手术;2.角膜屈光手术的多元化,包括RK、PRK、LASEK、LASIK、FS-LASIK、SMILE、Trans-PRK;3.诊疗操作的多元化,包括切削方式和手术设计的多元化;4.相关研究的多元化。这些多元化的屈光手术变化使屈光手术变得更安全、更有效、更准确、更加可预测。潘志强教授则为我们带来了圆锥角膜的治疗过程,他提出角膜地形图,前节OCT等辅助检查能够帮助圆锥角膜的诊断;同时治疗中圆锥角膜的分期也同样重要,正确的分期决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而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案有:1.早期可以通过佩戴框架和角膜接触镜;2.可以通过眼内植入人工晶体治疗;3.运用紫外交联的方法进行治疗;4.角膜移植进行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圆锥角膜发展阶段、角膜厚度、视力、是否出现角膜瘢痕进行合理的选择。所有专家发言完毕后,由王雁教授对本次会议做总结与点评,王雁教授表示虽然各位专家及同道未能亲临现场交流研习,但大家积极参会的热情依然不减,在周末共享这一场精彩的学术盛会,同时不仅有眼视光学组专家带来的专题分享,其他学组专家带来的学术分享也是干货满满,相信不同学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定能碰撞出新的学术火花,最后,王雁教授宣布本次眼视光学组线上学术会议圆满结束!至此,本次眼视光学组线上学术会议所有专家教授的分享和发言已悉数回顾完毕,同时感谢来自温州医医院的徐菁菁教授、保金华教授为本次眼视光学组线上学术会议担任主持人。学习的时光总如白驹过隙,不必感叹。感谢各位专家们的付出与精彩演讲,期待来年的再会。PC端欢迎访问直播回放链接:
分享 转发
TOP
2#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管理服务

一、统一病种范围

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病种,整合为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病种统一执行。

(一)门诊特殊病共15种病种。具体为: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包括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血友病、帕金森氏病、重症肌无力(包括肌营养不良症)、运动神经元病、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生长激素缺乏症)、小儿脑瘫、儿童免疫缺陷病、耐药肺结核。

(二)门诊慢性病共25种病种。具体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活动性结核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萎缩及后遗症)、原发或继发性高血压II~III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老年性前列腺增生IIo~IIIo、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幼年性皮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减退)、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原发性青光眼、精神病。

二、简化认定程序

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由二医院、主治及以上医生负责确认。按诊疗规范诊断并参照《曲靖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确认标准》(附件1)进行确认,对确认符合享受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的,填报《曲靖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病种确认备案表》(附件2),上传至参保所在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备案,备案后患者按规定享受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待遇。需门诊特殊病、慢性病手册的患者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异地就医的门诊特殊病、慢性病患者,需携带相关诊断材料到医保经办机构按规定办理。

三、统一报销范围

(一)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统一执行《云南省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药品使用范围》。

(二)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病种与用药范围一一对应,专病专用,超范围使用医保不予支付。用药范围内的药品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限定支付条件。

(三)纳入用药范围的国家谈判药品,协议期满后自动剔除。

(四)门诊特殊病、慢性病患者在门诊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相关检查,在诊疗项目中按医嘱所需用到的耗材,按省医疗保障局另行规定执行。

(五)执行省医疗保障局统一制定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用药、耗材使用范围,并根据国家、省出台的有关*策及临床需求实行动态调整。

四、统一待遇水平

(一)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待遇坚持人群分类保障、待遇分别制定、基金分别核算的原则。待遇与缴费相挂钩,并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持续发展动态调整,稳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待遇差距。

(二)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待遇补助标准:门诊特殊病医疗费用视同住院医疗费用报销(含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所发生的门医院垫付。慢性肾功能衰竭、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病种不设起付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90%;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血友病病种不设起付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基本医疗保险在职职工85%、退休人员87%、大病保险支付比例90%;其余特殊病病种在一个自然年度内设一次起付线,起付线标准元,*策范围内支付比例基本医疗保险在职职工85%、退休人员87%、大病保险支付比例90%。门诊医疗费用实行限额管理,门诊慢性病单一病种患者每人每年报销限额元(精神病病种元),增加一个病种增加元,年度最高报销限额元,在报销限额内,统筹基金支付80%,个人自付20%。

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待遇补助标准:门诊特殊病医疗费用视同住院医疗费用报销(含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所发生的门医院垫付。慢性肾功能衰竭、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2个病种不设起付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90%,其他13个病种起付线标准元,*策范围内支付比例70%。门诊慢性病病种每人每年报销限额元(精神病病种元),在报销限额内,统筹基金支付60%,个人自付40%。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特殊病、慢性病患者住院期间不享受门诊医疗补助待遇,全年住院费用超过年度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的,当年不再享受门诊慢性病待遇。特殊病、慢性病患者从确认之月起享受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待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待遇按曲靖市健康扶贫30条有关医保倾斜*策规定执行。

(三)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办理依据、起付线标准、支付比例、支付限额见《曲靖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办理及待遇支付表》(附件3)、《曲靖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办理及待遇支付表》(附件4)。

(四)门诊特殊病起付线与住院起付线分别计算。

(五)享受门诊特殊病待遇的患者可同时享受门诊慢性病待遇,最高支付限额并入住院最高支付限额累计计算。

五、统一经办服务

(一)按照“放管服”要求,优化经办业务流程,完善管理机制,做到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确认备案统一、经办流程统一、办理时限统一、监督管理统一的“四统一”,实行一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和最多跑一次的“四个一”工作机制。

(二)取消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用药量限制,医保经办部门只对按照药品说明书的最大用量和参保人在自然年度内每个药品的开药总量进行监控和管理。

(三)逐步放开门诊特殊病、慢性病患者选点就医购药规定。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特殊病患者按照就近就便选择一家二级及以上定点住院医疗机构就诊购药,原则上一年选择一次。城镇职工慢性病患者按照就近就便选择定点住院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医药店就诊购药。城乡居民慢性病患者按照就近就便选择一、二级住院医疗机构就诊购药。精神病患者实行定点救治,按病种管理,每个参保患者年度内选择一医院就医购药。

(四)做好复审工作。按照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复审时间,患者自行医院复审。医院按诊疗规范诊断并参照《曲靖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确认标准》进行复审。对复审通过的填报《曲靖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病种复审备案表》(附件5),上传至参保所在地医保经办机构备案,备案后继续享受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待遇。已享受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待遇的患者复审时间从年7月1日起计算,年7月1日之后确认的患者复审时间按确认时间计算。未按时复审的,将停止其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相关待遇。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保障。统一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病种管理服务,*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各地要把落实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医疗保障待遇*策作为推进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实施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到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参保人员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医疗保障待遇落到实处。

(二)加强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智能监控、信用管理等机制,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不严格按照特殊病、慢性病病种医学诊断标准,故意放宽诊断标准、不按规范诊断的医师,一经核实,一律计入医保医师信用记录,并纳入医保重点监管对象。对利用特殊病、慢性病套骗医保基金的参保人、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经办人员等,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涉及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三)加强*策宣传。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准确解读*策,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府网络平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